雖然娶了個櫻花國老婆讓他頂天了只能做到白衣卿相的位置,而無法更進一步如同那便宜導師一般受聘為政務院參事。
但是卻是最適合做孔子騫導師的人。
他的身份和地位,足以給孔子騫提供足夠的庇護和支持。
要是真正做了政務院參事,反而不適合做孔子騫的導師了。
而且,石廣勇的性格沉穩,處事圓滑,能夠很好地引導孔子騫在復雜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哦?說來聽聽。”
石廣勇挑了挑眉頭,他對卿云的打算,心知肚明。
他也覺得收孔子騫為弟子也確實順理成章的。
“主要有兩條。”卿云開始說著孔子騫的建議,“第一,改變孔子學院的功效,變硬性文化輸出為實用專業技術輸出,第二,啟動未來種子計劃。”
石廣勇一目十行的看著報告相關內容,此時曾慧嫻卻放下了報告,看著卿云神色嚴肅的開了口,“老幺,報告寫得不是很清楚,給我仔細說說這兩個計劃。”
“好。”
卿云沒有急著回答,而是理了理思路,然后開口說著孔子學院的來龍去脈。
“孔子學院,前身是各駐外使館宣傳部門的對外漢語教學小組。
起初設立的初衷,是要向全球各國傳播華國傳統文化,發揚儒家精神,給那些對華國文化有興趣的世界各地的人,提供一個不錯的學習交流場所。
然而,實際運營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
“首先,課程設置不合理。”
卿云繼續說道,“比如孔子騫提到的,在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的孔子學院,一開始就教京劇、古詩、毛筆字這類連咱華國人都感覺挺難的課程。
那咋能保證外國人能聽明白、搞清楚呢?
而有的孔子學院,比如金帳汗國那邊,老是教些基礎的拼音和漢字,要不就組織外國人做華國菜、剪紙這類簡單的課外活動。
從不往深了學,好多外國人都覺得沒啥意思,這樣也不能有好的文化輸出成效。”
這一點,他其實比孔子騫還要了解。
畢竟,前世他所在的蜀大,便是非洲孔子學院的主力軍,他是聽那些實際去非洲援教過同事們說過。
甚至,在后世不少國人也覺得孔子學院沒啥用處,還不如在國內多搞些希望學校。
“其次,是管理不嚴格,且沒有標準化。”卿云說道,“孔子學院的監督責任沒落實好,導致內部的教學秩序著實混亂,教學質量也糟糕得很。
有些國外大學的中文專業起初挺愿意和孔子學院合作,會請孔子學院的老師到大學講課。
可后來清楚了實際狀況,就不這么干了,改為自己聘請專業的中文老師。
因為他們發現,大部分孔子學院的老師,都是華國征召的年輕志愿者,真正的教師很少,甚至有些地方還是華國在當地的留學生來賺外快的。”
“這樣的孔子學院在全球產生了不好的作用,不少外國人覺得孔子學院沒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對學習華國文化變得消極。
這跟孔子學院設立的初衷完全不一樣。”
“再次,花費著實不少。”
卿云繼續說道,“據統計,這十幾年里,國家有關部門給孔子學院及其前身的投入超過50億美刀了。
單單是每所學校的建設費用就得數十萬美刀。
而建成之后,要是別的國家不給孔子學院提供資金支持,那孔子學院后續運營管理的費用就得咱國家自己出。
這可是個沒底兒的坑,每年每所學校都得往里投幾十萬美刀。”
“而且關鍵在于,孔子學院屬于非營利性機構,這表明對孔子學院投入的資金不求回報,然而它所產生的文化輸出作用卻極為有限。
事實上,那些老外也就剛開始感興趣,后來因為教學內容不佳、學習難度較大、和他們的理念沖突太大,慢慢的就放棄了。”
“最后,國際形勢變化快得很,國與國之間的情況更沒法預料。”
卿云說道,“當然,有些防備心挺強的別國政府也是在故意壓制孔子學院,不想讓孔子學院對本國文化產生過多影響。
因此,孔子學院在國外的發展那是既有內部問題又有外部麻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