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兄看著大兒子這個小表情以及剩下的三小只鬼鬼祟祟的擠眉弄眼的樣子,什么也沒說,面上倒全是笑意。
李二兄不放心,跟著去了前院。
李三娘正想著能有什么事兒呢,李二兄、李大郎就領著怒氣洶洶的王大郎進來了。
對,就是李三娘前夫的大兄的那個王大郎。
王大郎雖然氣勢洶洶,還是按照禮節先問候了李父李母,招呼了李大兄李大嫂以及李二嫂李三娘之后,被敬了座位,李三娘還給遞上了一杯清茶后,才娓娓道來到底為何如此生氣的來李家。
李三娘還想著,莫不是王家又反悔了可這反悔了也沒用啊,契書都去戶部存檔了的。
結果,你們猜是怎么回事
原來是四小只鬧得鬼。
事情很簡單,四小只氣不過自己的姑姑被王家欺負,就想著把王大郎家的三個小郎叫出來教訓一下,結果第一次七個小郎適可而止的打了群架,再怎么說李大兄也是金吾衛,四小只都有些家學淵源,更別說李大郎還有習武天賦,幾個人又泡了幾年湯藥鍛體,說是適可而止,那是因為李家四小只都是留了力氣的,只為教訓一下王家三小郎。
王家三個小郎也是有骨氣,第一次打架回去,自己收拾好,也沒跟家里說。
但青春少年,哪個能夠忍得了這個。
可要真的真刀真槍的打,王家三小郎也知道他們是肯定打不過李家四小只的。
所以,王家三小郎的大哥想了個辦法。
他們去街上找了三四個青皮,每人給了不知多少錢,在今日下學后堵了四小只的路。
李大郎看到王家三小郎找了幫手,那能忍
所以也沒忍,三小只都很聽李大郎的話,李大郎只說悠著點,別斷胳膊腿,但得打疼他們。
然后王家三小郎的烏眼青就瞞不住了。
所以,四小只就被找家長了。
之所以今天四小只下學回家沒被人發現異常,一是李大兄今日回來的晚,幫著上了門板,天色也沒那么亮堂了,李大兄就沒仔細注意四小只的舉止。
二是上次打架回來的時候,著急忙慌的忘了收拾下發髻和衣袍,這回有了經驗,李二郎提醒大家是在回家前找了個避人的胡同互相幫著整理了發髻衣袍才回家的。
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李三娘一顆心覺得又酸又漲,招呼四小只到近前來,恨不得扒開衣袍看看侄子們有沒有受傷。
看著覺著羞愧面色發紅的侄子們,李三娘差點脫口而出“干得好”了。
但其實,李三娘理智上也知道四小只做的不對,畢竟是她和王二郎兩人之間的事兒,和王家三小郎沒有直接關系,他們又都是還沒成年的孩子,怎么樣也不該他們負責任的。
侄子們的初衷是維護她這個姑姑,但行事未考慮后果,還是武斷了些。
今天是王家三小郎找的青皮,萬一找的是身上有幾手功夫的游俠或者帶有刀棍的惡人可如何是好。
事兒就是這么個事兒,王大郎說完,沉下臉,不再開口了。
場面一下子尷尬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