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到了中秋節這天。
昨天和李母他們聊到深夜的李三娘很早就醒了,翻個身摟過露珠兒,心里十分不得勁兒,真的一點兒也不想去王二郎家啊。
李三娘雖然自身覺得自從近三個月前帶著露珠兒和離回到李家以來,并沒有因為王二郎的不著調行為和他根本就未主動來探望露珠兒這件事,而讓露珠兒成長的過程里缺席了阿耶這個男性角色的參與,導致露珠兒缺愛。
畢竟之前那兩次王二郎來李家,都給露珠兒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李三娘還一直擔心會給幼小的露珠兒留下心理陰影。
而且,李家男性太多了,從李父李大兄李二兄到四小只,各個年齡段的應有盡有,每個人都很疼愛露珠兒。
站在李三娘的角度上看,沒有親生阿耶的參與,尤其是王二郎那么一個品德不端根本不愛露珠兒的父親,對于露珠兒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畢竟與其讓孩子在那樣子的阿耶跟前長大,倒真不如直接當孩子的阿耶死了的好。
不過,李三娘也理解官府強制讓和離帶女歸家的小女娘,必須每年至少有四次與父系親人團聚的時間。
第一,女娘也是血脈,雖然在此時無法傳宗接代,但也確實是有實打實的血脈聯系;
第二,孩子的阿耶與阿娘和離了,就只是和離了,不是哪一方死了。所以,之前合作生下了孩子,那自然是要繼續共同撫養的,給錢是一說,一年至少四次女團圓,也能認個臉熟,別行走在外,抬頭不識親。
第三,只要孩子沒改姓,那就是傳承的父系一方的姓氏和血脈,無論如何,此時同姓宗族多是要抱團生存的,誰也不能保證未來不會出岔子,萬一遇著天災人禍,還跟著父親姓的孩子在失去了母族庇佑的時候,父族自然也要站出來保護這個孩子的。
可是就算如此,李三娘還是十分不情愿帶著露珠兒去王二郎家去吃他們老王家的中秋團圓飯。
尤其是王二郎現在已經再次娶妻,且新妻子還懷有身孕,那是個同露珠兒有血緣關系的同父異母的孩子啊。
不到三歲的露珠兒之前的人生里就沒什么王二郎的身影,從李父到四小只每個李姓親人都為她填補了缺席了的父親的位置。
可隨著時間流逝,逐漸長大的露珠兒還是要去面對自己的親阿耶和他的新家庭。
甩甩腦袋里這些紛繁復雜的想法,李三娘輕聲叫露珠兒起床,娘倆在床上玩了會撓癢癢的親子游戲,露珠兒滿臉紅潤的穿著淡粉色的小襦裙,頭上李三娘給扎了兩個小揪揪,綁了絲帶,著實可愛的不行。
磨磨蹭蹭,快到巳時末了,李母就催著李三娘趕緊的,李三娘這才不情不愿的蹲下身與露珠兒說“露珠兒,阿娘和你大舅還有你大兄帶露珠兒去露珠兒的阿耶家吃中秋團圓飯。”
露珠兒瞪著有神的大眼睛,明晃晃顯示著阿耶是誰吃什么團圓飯
與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兒是沒辦法講通這個問題的,但該說得說。
本來李二兄也想跟著一起去的,李二兄的原話是“大兄哪里會說場面話,去了王家,生起起來怕不是和三娘一起掀桌子了。”
最后,李母拍板,除了李大兄同去,再加上李大郎,爺倆一塊兒陪著李三娘和露珠兒去,既能保證安全,還可以讓李大郎這個李家長子長孫作為緩和劑,盡量別讓李大兄和李三娘在王家掀人家桌子的好。
臨出門,李二郎在旁邊小小聲和李三郎說“阿婆這步棋可是走錯了,大兄他是通情達理,但要是遇到自家人的事兒,尤其是咱們小乖乖露珠兒,怕不是大兄才是第一個掀桌子的人。”
拎著禮盒,放到已經停到李家門口的驢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