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了對聯,掛了起來,等著墨跡干了,就可以貼了。
“你們幾個看著點兒,可別碰著了。”
李母雖是對著四小只說的,但重點其實是看著小四郎的。
“好了,我和你們阿耶收拾收拾去高老醫師家里,若是有人上門送禮,就收下留待我回來了再說。”
看著李大嫂點了頭,李母和李父就提著早前就買好了的禮物出了門。
李三娘正打算去已經挪到隔壁院子里,跟梁老醫師和邵陽小少年一塊兒住的房承先那邊看看的時候,徐敬真上門了。
“李大嫂,李二嫂,三娘子,安好。
今天來,一是來送年禮,二是去看看承先如何了。
叨擾之處,還望見諒。”
既然徐敬真親自來了,李三娘就想等著徐敬真走了,再去瞧房承先了。
李三娘覺得,自從那次自己說過自己沒有二嫁之心后,明顯能感覺到徐敬真沒那么“黏糊”了。
對此,李三娘覺得甚好。
看著李大郎,李三娘就說:“虎頭,你給徐三郎君帶路,去隔壁瞧瞧房郎君吧。”
李母雖然和李父外出送禮去了,卻是給家里人留了不少活計在的。
李三娘跟著李大嫂她們在廚房忙碌起來,露珠兒跟著小四郎在院子里和小黃歡快的來回竄跑。
李二郎和李三郎倒是體恤自己的阿娘辛苦,正拿著抹布來回擦拭著家具。
十九在打掃院子,按著李大嫂的吩咐掛上了燈籠。
秋香接過了李二嫂給蘿卜切條的活兒,因著她切的均勻又細長,這活兒可以說是成了她的專屬了。
吳巧蘭和寶丫也沒閑著,燒火舀水的,也是忙得很。
眾人正忙碌著呢,最先來到李家送禮的人竟然是錢家!
當然了,來人自然不是錢大郎和蘇婉慧(
仆從說了幾句吉祥話,留下了禮單和禮物就告辭離開了。
“實在是沒想到錢娘子還記著咱家呢。”
李大嫂拿著禮單有幾分感慨,倒是站在一旁的李二嫂接過話頭:“那哪兒能不記著咱家?
三娘可是救了他們家的小郎啊,那可是一條人命。”
李大嫂聽了李二嫂的話沒說什么,只對著李大郎他們說:“你們先停停手里的活兒,把這年禮搬去廂房,等著你們阿婆回來再說。”
接下來一個時辰里,來往李家的人可就多了,都是來送年禮的。
高家(
還有一些是與李父、李大兄、李二兄有些交往的人家送來的禮,統統都被四小只搬到了廂房,等著李母決定如何回禮的。
倒是讓李家人比較驚訝的是,有不少與李三娘有關系的人家竟也是送禮上門了。
像是圖瓦和沈秋娘與白子義這樣的,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可以說算是老關系了。
讓李三娘沒想到的是,她自己的不少病人竟也送禮上門了!
像是順子和英娘(
英娘仍舊是嬌俏開心的,“李醫師,俺們打聽了醫堂的小學徒知道你住這兒,就來了。”
英娘指了指順子背上的籮筐,“李醫師別嫌棄,都是俺們自己個兒種的,倒不是什么新鮮東西,就是菘菜和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