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此時有守歲的習俗在,但玩了一整個兒白日的小孩兒哪里能熬到那個時候?
露珠兒吃完晚食,在被李三娘抱著的時候,眼睛就要睜不開了。
“三娘,你給露珠兒洗漱了,就讓她現在這矮榻上睡上一覺吧。”
家里除了露珠兒,和早就呼呼大睡的小五郎之外,其他人都沒睡。
就這么一直守到外頭更士敲了梆子,子夜時分,元正日來臨,新的一年開始了。
當有
爆竹的動靜,把睡著的露珠兒和小五郎都給弄醒了,小五郎哇哇大哭,露珠兒睜開眼看到李三娘就在身邊,對面還有李母在,就沒理會外頭,轉個身兒就又睡著了。
李三郎怕外頭的爆竹嚇到小黃,還把小黃的狗窩給拖到了正堂門邊上。
就這,犬類本就靈敏的聽覺還是挺遭罪的,小黃趴在自己的狗房子里一點兒不敢出來。
李大嫂和吳巧蘭兩人都端著托盤進來了,里頭是盛著湯餅的小碗,預備著每人一碗,吃過了,才好回去睡覺。
這時,唐人倒是不怎么吃餃子,雖然說已經有這種食物存在了,但李三娘來了這么久,也就只在外頭的館子里吃過一回,還是作為一盤菜端上桌的。
“好了,吃過了,那碗放著吧,明兒個燒了熱水再洗。
三娘,你等著,我給你找個衣裳給露珠熱披上,別回院子的路上再吹了風。”
這一覺就睡的有些沉,畢竟昨夜忙碌了半宿兒,又守歲到了半夜,怎么可能不累呢?
李三娘醒過來的時候,露珠兒早就睜著大眼睛醒了,只不過露珠兒就是醒了也是乖的很,知道不打擾李三娘。
“阿娘的好珠兒,讓阿娘親親。”
李三娘好一個勁兒的撓露珠兒的癢癢肉,逗得她哈哈大笑后,才摟過來在她額頭親上一口。
“阿娘愿露珠兒今年平安喜樂,快快長大啊。”
“阿娘,珠兒多吃飯,就長大了。”
“哈哈,好,一會兒吃早食,珠兒可要多吃些啊。”
把早前就給露珠兒做好的新襖裙拿出來,桃紅的顏色,十分襯露珠兒的白皮,看著可愛極了。
“阿娘的珠兒可真好看!”
李三娘一邊給露珠兒綁紅頭繩,一邊如此說。
露珠兒過了三歲了,可以開始留頭了,“等珠兒的頭發長長了,阿娘就給珠兒買好看的發帶扎起來啊。”
露珠兒仰頭看向李三娘,露出自己的小米粒牙,開心的說:“珠兒好看,像阿婆的。”
“哈哈,哈哈,阿娘還以為你要說是像阿娘呢,沒想到你是說像阿婆了,哈哈,哈哈。”
等穿戴妥當來到正堂的時候,正堂里頭站的滿滿當當的,李母瞥了后來的李三娘一眼,嫌棄李三娘來得有些晚了。
“好了,人到齊了,李家人跟我去祭祖。”
元正日,李家人做的
李父李母站在前頭,按著長幼有序,后頭是李大兄一家子、李二兄一家子,最后是李三娘和露珠兒。
李父對著自己父母的牌位,莊重的對著牌位說:“李家孫,華林,攜妻趙大妮,長子孫武、次子李文、三女李明芳昭告于父母之尊靈,韶光流易,元正之日”
因著上一輩的恩怨,李家的祭拜,就只有早年李父從家鄉帶的父母兩人的牌位,至此也算是李家重新開了一支。
至于李大兄,雖然不是李父的親生子,但李大兄于襁褓之中就跟隨李母改嫁李父,李父之于李大兄雖無血脈聯系,但有養育之恩。
因此,每年李家祭祖都是要有李大兄參加的。
而在李大兄的院子里,也有單獨給孫大頭(李母已逝前夫)立的牌位,李大兄也會定時祭拜。
等李父上香過后,眾人才一一上香,再在李父的帶領下,三拜三叩。
然后,重頭大戲,就是拜年禮啦!
回到正堂,瞧著梁老醫師他們也都是在各自的屋頭祭拜過了的。
李父李母坐在上首,梁老醫師也被請上座,小輩們就一一跪在蒲團上,說著吉祥話兒,一叩首,得一個紅包。
不過,也就只有李大郎為首的幾個孩子能這般,李大兄他們可不好意思沖李父李母梁老醫師要紅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