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就是不知足。
你這是和離了,像你大嫂二嫂這般,也不過就是逢年過節,她們阿耶阿娘過生才能回家去。
你二嫂的娘家是在城外,離得遠,不怎么便宜。
可就算你大嫂的娘家就在城里,不還是只能算計著日子才能家去?
咱們家是女娘和郎君都是一樣的,可外頭哪里是這樣子?”
李母覺得李三娘這是不知足,哪個女娘不都是這么過來的?
難道還能不讓露珠兒出嫁?
“阿娘,你說,我給露珠兒招個贅婿如何?”
李三娘想到如今的律法,這到了歲數不嫁人不娶媳婦可是不行的,那得多交稅的。
且,李三娘很有自覺,個人的力量終歸不是大環境的對手。
露珠兒將來長大了,嫁人肯定是要嫁人的,就算李三娘愿意錢多交稅,到時候外界的流言蜚語會如何說露珠兒呢?
除非露珠兒和孫穩婆的孫女春蘭(
并且,焉知將來露珠兒是不是會遇到喜歡的郎君,自己就想著嫁人了呢?
“不成,這個不成。
你看頭里楊婆子她家,那在鄉下找了個兄弟多的吃不飽飯的人家的小兒子招贅了,可后頭呢?
還不是被找上了門,要這要那的。
要臉的郎君哪里有心里愿意去給人做贅婿的?”
露珠兒的臉頰一鼓一鼓的,開心的吃著李三娘給她剝好的瓜子仁兒,大眼睛因為吃到了好吃的,看著里頭都閃爍著光。
露珠兒不過三歲,哪里懂得李三娘現在說的不舍的,仍舊開心的吃著。
“我看以后待得露珠兒大些了,還是得狠心請大兄教她習武。
這女娘只要身體健康,都得生兒育女,走那鬼門關去,有個好的體格子終究是件好事。”
李母面色一囧,實在是沒想到,露珠兒現下不過三歲,李三娘都已經想到露珠兒以后成婚生子的事兒上了。
倒是在旁邊一直未曾說話的李父,感同身受的點點頭:“三娘說的有理,這女娘的身子骨兒還是健壯些的好,不論是將來有孕生產,還是旁的,體格子好終究是件好事兒。”
李父的認可,讓李三娘更有底氣了,李母卻是白了李父一眼,嫌棄李父竟在這兒說些有的沒的。
要是按著往常,李父也就不敢扎翅了,畢竟李家的一把手還是李母。
但今兒個,李父卻是沒沉默不語,仍舊點頭,“三娘說的可不是有道理,早知道當初生三娘那會子,我就該想到這個了的,該在三娘小時候就讓大郎教她習武來著。”
李三娘愣了,屬實沒想到李父同意自己的話,竟是因為想到了自己出生的時候的事兒。
想起恩格斯的一本書《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感興趣的可以翻翻,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