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李二兄和李二嫂之間有了什么樣兒的矛盾,竟是要把李二嫂連帶小五郎都送去李二嫂娘家。
李母看著已經提著包袱的李二兄和李二兄身旁站著的明顯帶著忐忑不安和害怕的李二嫂,長長嘆出一口氣。
李母盯著李二兄看,看出了李二兄眼中的認真。
李母也看到了此時抱著小五郎的李二嫂眼中那求助的希冀目光。
李母多大歲數的人了,見過的事兒多了去了,不用尋根問底,李母一看李二兄和李二嫂的樣子就知道昨兒個夜里夫妻二人必有爭執。
而且這種爭執必定是很嚴重的,嚴重到李二兄一個一直對李二嫂體貼關愛的郎胥竟是不僅僅起了心思,還真的做出了行動,非要送李二嫂回娘家了。
“也好,蘭娘有些日子沒回娘家瞧瞧了。
這時候天氣也暖和不少,趁著這個時節回家看看也是好的。”
這么說著,李母就和李大嫂就去準備東西了。
這媳婦子回娘家,婆家哪里有不準備東西給帶回去的?
若是什么東西也不帶,娘家可是會瞎想的,指不定以為李二嫂怎么了的,竟是不年不節的就回了娘家。
“這糕點是前兒個買的,這肉是你大嫂早上去行市上特意挑的,這壺酒是你阿耶的病人送的禮,說是當地有名的佳釀。”
一邊說,李母一邊把一塊碎銀子遞給李二嫂,“這倉促之下準備的不足,蘭娘你別介意,這銀子你拿著,路上和二郎不拘去哪家鋪子里買些物什帶回家去。”
李母和李大嫂就這么看著李二兄提著籃子和抱著小五郎的李二嫂走出了門去。
等看著二人上了馬車后,李母和李大嫂這才往院子里回。
一回到正堂,李母坐下后又嘆了一口氣,才看著李大嫂說:“唉,我就知道昨兒個蘭娘看到三娘帶回來的銀子,必是心里起了嫌隙了,估計是又和二郎說了些什么,這回二郎該是真的惱了。
要不然也不能非要送她回娘家去。”
李大嫂也是做人媳婦子的,自然不好接李母這話,只起身給李母倒了一杯茶后,再沒有說話。
李母倒是因為李二嫂的事兒,心下有了幾分感慨,此時看著李大嫂就更是慶幸了。
“大郎能有你這般的賢妻,不賴三娘說是他三生有幸,就是我自己也覺得這是咱家的福分。”
而此時已經坐上驢車的李二兄和李二嫂兩人卻是有些相對無言了。
或者也可以說,單方面的只李二兄自己不想與李二嫂多說什么話就是了。
因著有趕車的車把式坐在車轅上,李二嫂也不好意思當著外人的面沖李二兄再多說些什么,就只好閉口不言了。
路程不近,但總有到的時候。
到了吳家村村口,李二兄付了車資和車把式說了一聲稍待后,就先是送了李二嫂并小五郎回李二嫂娘家去了。
還沒走到村中間住著的李二嫂的娘家的時候,就有在村口玩耍的孩童迎了上來。
“李二叔來了?是來收藥材的么?我家攢了不少呢。”
“誒兒,李二叔怎的沒帶框子?”
“狗娃兒,你沒瞧見蘭阿姐一塊兒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