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很不必了,且也不是畢瓊嵐的一貫作態。”
常思遠此時心中倒是有了一些想法,“畢奶奶該是早就跟著武帝了,或者說武帝應該是最早就穿越過來的,然后直接建立了《異人錄》,也早就開始在大唐各處監控各種各樣的異人。
十數年之前,武帝的探子就發現了畢奶奶,那時候二人該是就有所接觸了。
縱觀最近幾年的政策措施,這個武帝該是個務實、心有天下的人。
而雜交小麥的成功,就像畢奶奶剛才所說,產量出眾,那就代表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而人,不論是在哪個時空,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
此時不是混亂的五代十國,也不是大災小難天氣異常的時候,反而是太平盛世,甚至就前段時間的城外大軍開撥去攻討西突厥這件事來看,根本就是在擴張領土。
如此,有了能夠養軍隊,養黎民的產量出眾的雜交小麥,武帝根本就是不可戰勝的存在。
那畢瓊嵐今日所做,應該是為了攤牌,或者說是為了震懾!
為了讓大家做出正確的選擇,跟上武帝的步伐,共同在這片天空下成就自己。”
畢瓊嵐沒有正面回應丁明軒的話,轉而是翻開了下一頁紙。
上頭畫著在現代是常見的曲線圖、柱狀圖,“其實這雜交小麥,我是研究出了數個品種的,其中有一晚麥,就是最近才收割的。
這幾日我都帶著人去附近的村子里頭看收割和產量,你們看這圖,是我在附近七個村子里統計出的數據。”
李三娘光看那曲線圖,心里就明白畢瓊嵐說的絕對都是真話,畢竟數據很難作假,且沉甸甸的麥穗可不會騙人。
并且,李三娘昨兒個跟著李家人去吳家分在山腳下的晚麥地里,帶著露珠兒撿拾麥穗的時候,可是親手摸過那麥穗的。
確實是飽滿的沉甸甸的都壓彎了腰,且李三娘也聽到了吳老翁同李父的對話,吳老翁一個種了幾十年地的老把式都說這晚麥的產量驚人,那畢瓊嵐的話又怎會有假?
“我一會兒正要帶了人去離這兒十幾里的吳家村稱量,諸位若是有興趣自是可以跟著我前去。”
畢瓊嵐翻開最后一頁紙,在其上是標著建立和發展一個國家的最基本的需求,從最最基礎也是最最重要的農業,到其他百業,皆有渉略。
“我今兒個和大家交個底兒,自然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夠好好的在這個時空活下去。
能夠在此處相見,是我們的緣分,也是我們的機會。
能夠在這盛世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兒力量,也不枉咱們穿越一場。
且,你們就看這些,哪怕只是做出一丁點兒的成果來,對于大唐的發展都是跨越了十幾年、幾十年的壁壘。
你們信我,武帝不是那等小氣的人,跟著她,走正道,自能得到功名利祿。
想要理想,有;想要成就,可;想要錢財,更是簡單。
諸位,奶奶我最后一次說這話,你們啊,切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好好把握此次生的機會,才是真。”
李振聲(1931年2月25日-),山東淄博人,遺傳學家,農業發展戰略專家、小麥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有“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之稱。
小麥雜交育種的原理:就是利用兩個不同的親本,通過人工控制授粉過程,使得它們的優良性狀得以遺傳到下一代。
小麥的生育期分為12個時期,分別是:播種期、出苗期、分蘗(niè)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挑旗期、抽穗期、開期、灌漿期、成熟期。
一般的優良品種基因型都是雜合的。
一般雜交子代在生長活力、育性和種子產量等方面都優于雙親均值的,這叫雜種優勢。
自留種是雜合子交配之后的后代,會產生性狀分離。后代中的純合子便沒有了親代的雜種優勢。
所以一般的農作物都要年年買種。
常規種子可以自留種,小麥雜交種子遺傳不穩定,不可以留種。
預計2023年小麥是一個豐收年。小麥畝產量平均在1000斤左右。
——以上來自互聯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