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娘帶著這滿滿一車來自郭家給的回禮回到李家后,李母她們都驚訝于禮物之多。
“這做官的人家到底是和咱們家不一樣啊,瞧瞧,這給的回禮,當真是.”
李二嫂這話停在此處,她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了。
李母也是真覺得多,不過她現在只是在查看回禮上都有什么,倒沒有學李二嫂那般大咧咧的就直接說出口來。
李三娘倒是看了李二嫂一眼后,轉過頭去對著李母說:“阿娘,你瞧瞧,給家里人都分下去吧,那有的不吃不用,放起來就浪費了。”
余下的幾日里,李三娘就沒有再出門去,就只在家里陪著露珠兒,很是在家玩了幾日芭比換裝游戲。
哈哈,就是在家打扮露珠兒,給露珠兒扎頭發,換衣裳什么的。
當然了,并非是一套套的讓露珠兒穿上換下,只是把衣裳都從衣柜之中拿出來,一件件的問露珠兒喜歡怎么穿,兩人在一起搭配著玩兒來。
這一日,晚食過后,一大家子齊聚在正堂和偏廳里頭閑話。
李三娘還問了李二兄:“二兄,你可知這哪里有技藝好的畫師?
我想請畫師給露珠兒好好畫上幾張小像,若是能行,待得虎頭回來了,咱們一大家子站一塊兒畫一張全家福那才好呢。”
“那得去才子街去找了,那一條街上賣字畫的鋪子里多半都是有畫師的。
你就是有這想法,也得等過了十五才好說。
畢竟,這還在年里,誰會出來攬活呢?”
李三娘點頭,表示知曉了。
今年的上元節,雖然沒有去年那會子是正臨武帝整壽時的場面大,但因著早前大唐打了勝仗,又開通互市,允許平民參與,且又傳出了朝廷有意組織船隊走海上絲綢之路的風聲,這一年的長安城是比去年里的人還要多的。
而李家人這幾天也是歡喜的很,蓋因著正月初十那一天,有傳信兵往李家送了信。
這信自然是遠在邊關的李大郎和十九寫的。
當時接待傳信兵的李二兄還特意問了人:“王兄,怎的這時候竟是來送信了?
快下馬進屋里喝口熱茶,暖暖身子吧。”
傳信兵騎在馬上,從腿邊的褡褳里頭找出兩封信遞給李二兄,“謝你好意了,”傳信兵輕輕拍了下腿兩邊的褡褳,“這還有的忙,就不進去了。
嗐,還不是那幫子跟著去邊關遷移的人,年前去了,見著好了,這還沒到年關呢,就想著捎信兒給長安。
這本來就是要在開春陽春三月的時候,大軍就會回長安得賞了,如此,施將軍就讓我們這些傳信的辛苦辛苦,提前走一趟來了。
得,不多說了,還得去下一家。”
李二兄拱了拱手后,就看著傳信兵拽著韁繩往路口去了。
李二兄回了家,李母就迫不及待的直接拆了李大郎的信。
抱著小六郎穿得厚實的李大嫂就在李母身旁等著,身為人母,她自然也是擔心這遠在千里之外,已經要有半年多沒見過了的大兒子的。
當然了,這會子留在家里的人,就沒有不想看信的,就連李父都從藥柜上走到正堂里頭了,就等著李母看完信后,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