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偲偲不是猜猜投了12張月票。)
這些年來,當初在李家旁邊的那女娘幫扶會里頭,上過李三娘那新式穩婆學堂課程的人,有的已經考進了太醫署,有的早就被李三娘送到了大唐別處開婦產堂去了。
后來也有人成了這穩婆學堂里的先生,一批批教導那些大唐各處來此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新式穩婆的人。
在這些人之中,與李三娘有師徒之名的,不過也就三個人罷了。
大弟子秋香那是一直就跟在李三娘身邊的。
李三娘尚未進入太醫署的那兩年里頭,多是秋香跟隨在旁,于永平坊醫藥三堂坐診。
但其實秋香一直履行的是面上是弟子,實為護衛的活計。
幾年前,李三娘就和秋香談論過,要不要把她從不良人里頭要出來,不再給李三娘做護衛,而是出去去過那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
秋香拒絕了。
說是習慣了和李三娘呆在一起的日子,往后就這么跟著李三娘過,她覺得很好。
而李三娘的二弟子則是后來,一直跟隨在她身旁的宋茯苓了。
宋茯苓的名字都是李三娘收徒那一日給她取的。
雖然李三娘說是要把宋茯苓外放,讓她到長安之外的地方去歷練一番;
但是,這么多年下來,和宋茯苓呆在一起久了,隨著李三娘身上的官越做越大,宋茯苓幫她的也就越來越多。
如今都變成李三娘離不開宋茯苓來了。
但李三娘已經想好了,至多再有一年,宋茯苓終究是得自己出去獨立坐堂,好好歷練一番才好。
至于李三娘的三弟子,可不就是原本在平康坊里蒔花樓上的鈴蘭么。
鈴蘭在收養了九娘與江湖俠客的孩子,也就是小平安,就退出了蒔花樓,在李家附近買了院子,過起了平淡的日子來。
因著李三娘當年給蒔花樓做過一段日子的女醫,鈴蘭起了心思,就和李三娘學習,在往后的日子里,她就回到了平康坊,成為了各家花樓背后那個專門給花娘看診治病的女醫師了。
在李三娘成為了太醫署里的醫正之后,就提議了于長安城平康坊里頭設置婦醫堂。
就近于花樓之中選取適合的人來學習醫術,專門為平康坊內的女娘婦人看病。
鈴蘭就在這時被李三娘直接任命為這婦醫堂的堂主了。
當然了,李三娘的這個專門在平康坊里頭設置婦醫堂的事,一開頭是不被太醫署里的人接受的。
后來,李三娘專門寫了一份折子,于大朝會之上,把在平康坊里頭設置婦醫堂的重要性,與整個兒長安的花柳病病人和傳播速度以及人數的關系給列舉了出來。
尤其是朝堂之上那些最是喜愛去平康坊里頭尋歡作樂的文官們,在聽了大朝會上李三娘那念折子時她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心里頭可是既膈應又害怕啊。
是以,這婦醫堂最后就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