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殊從懷里取出厚厚的一疊紙,道:“殿前司禁軍中有十七人已經成為飛鷹堂的人,他們全部都在前線。陳猛化裝成商人,尾隨大軍行動,隨時和殿前司飛鷹堂弟兄們保持聯系。他們的情報非常零散,我把他們的情況匯總后,把主要事情都寫在上面。”
早春夜晚,仍是非常寒冷。侯云策取過孟殊送來的南征情況,隨手翻了幾頁,頓時被吸引住了。孟殊頭腦相當清楚,把南征戰事寫得全面又重點突出,即有全局,又有局部戰斗,還著重寫了楊光義指揮的兩場戰斗。
淮南激戰的一幕幕,從紙中躍然而出。
南征之戰從顯德二年八月底就開始了,至今已有七個多月。宰臣李穀率領南征軍在正陽關、山口鎮和上窯先后擊破南唐兵。
戰事在開始階段頗為順利,只是在攻打壽州之遇到了麻煩。李穀大軍在壽州城下苦戰六月有余,損兵折將,卻沒有絲毫進展。
防守壽州的南唐大將劉仁贍帶兵甚有法度,深得官兵擁戴。劉仁贍為人耿直,不會吹須拍馬,更為惡劣的是不會填詞,深為南唐主李璟所惡。盡管劉仁贍在南唐軍中威望很高,還是被貶到壽州。
李璟的無心之舉對大林禁軍卻是個惡夢。劉仁贍帶著滿腹牢騷來到壽州,不滿歸不滿,作為軍人的嗅覺還是十分靈敏的,料定大林兵遲早會發起進攻,很早就開始做防守準備,訓練城中軍士和百姓,加固城墻,備齊糧草。
顯德三年正月初三,陛下林榮見久攻壽州不下,無法打破僵局,不顧勸阻,第二次御駕親征,由向訓代理東京留守,端明殿學士王樸副之。
大林皇帝親征,南唐主李璟不想離開舒適的宮殿,派定遠軍節度使、神武軍統帥劉彥貞率大軍增援。
南征大軍久攻壽州不下,士氣頗為低落。
李穀此時又犯了一個大錯誤。
為了防止劉彥貞所率南唐軍從水路進攻,斷了大林軍退路,李穀下令南征軍從浮橋退回淮河北岸,退守到淮河北岸正陽,不戰而把無數軍士生命換來的橋頭堡放棄了。
林榮被李穀此舉氣得哭笑不得,奪去李穀兵權,連降數職,命他管理壽州府地方事務,安撫戰地百姓,為大軍提供糧草,將功補過。
幸運的是,南唐軍新任北面行營都部署劉彥貞也是笨蛋,不聽劉仁贍意見,堅持不毀掉浮橋,要利用這座浮橋渡過淮河消滅大林軍。
主帥不識時務、固執己見,劉仁贍只能長嘆著回到壽州。他對大林軍戰斗力了解頗深,知道劉彥貞此戰必敗,回到壽州后命令全城動員,再次加固城防,以抗擊大林軍更為猛烈的進攻。
劉彥貞沿淮河扎下營寨,使用了一個怪招,用木頭雕成張牙舞爪地猛獸,取名“撼馬牌”。他想當然地認為大林軍戰馬看到撼馬牌就會受驚,南唐軍就可以趁機取勝。
南唐軍居然沒有毀掉浮橋,林榮喜出望外,急命侍衛司禁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率領一萬侍衛司禁軍,不顧一切代價奪回橋頭堡。
李重進率軍趕到在橋邊,看到完好無損的浮橋后,和林榮一樣,罵了南唐軍一聲“笨豬”后,侍衛司禁軍便發起猛烈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