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超站在指揮臺上,兩名親衛手持方形大盾護衛在其身前,防止敵軍冷箭襲來,身后是一面大鼓和數名手持五色發令旗幟和號角的發令兵。
黨項軍發動攻擊以后,王彥超站在高臺上對形勢一目了然,下令弓箭手準備。
王彥超所率的步軍沒有防守利器——弩箭,弩箭全部被調給了騎軍,只能命令弓箭手還擊。
一時之間,聯軍陣地前,箭如飛蝗,遮天蔽日。
黨項騎兵接近聯軍陣地,為高大厚實的車墻所阻。
黨項騎兵前鋒接近車墻,卻無法跨過,藏在車墻后面的步軍用弓箭對準靠近身邊的黨項騎兵猛射,箭如雨下,最前面的黨項騎兵無法躲避近在咫尺的攻擊,不少勇猛的黨項軍士身中十數箭倒在了車墻后面。
黨項騎兵在這些障礙物面前一籌莫展,大隊騎兵只能順著車墻馳騁,卻不敢距離車墻太近,一邊縱馬奔馳一邊向圈內發箭。這樣一來,圈內步軍傷亡大增。
房當度眼看著騎兵攻擊受阻,取過掛在身后的狼牙棒,下令道:“全軍出擊。”
狼牙棒本是身強力壯的軍士才能使用的武器,瘦弱的軍士使用狼牙棒,不僅不能殺敵,連防守都較為困難,房當度身材勻稱,看上去并不強壯,但是沉重的狼牙棒在他手中,卻甚為輕巧。
黨項軍鼓號齊作,藏在西北聯軍身后的黨項騎兵也從樹林中沖了出來,直奔聯軍的身后而來。
此刻就顯示出王彥超的指揮水平,若是他沒有立刻構筑防御,而是與黨項軍野戰,從背后殺過來的騎軍便會讓步軍腹背受敵,很難支撐。但是王彥超擺出純粹防御陣形以后,整個軍陣變成龜殼陣,讓黨項奇兵難以發揮作用。
站在高臺上的王彥超將黨項軍的行動看得非常清楚,一般戰場撕殺,總有試探著進攻幾個回合,才進行最后決殺,可是黨項軍一上來,便是一副決戰架勢。王彥超剛過四十歲,正是一軍統帥最當年的年齡,不慌不忙地下令道:“床弩攻擊。”
十五架床弩早就作好準備,聽到發射號角聲后,十五支床弩發出雷霆之怒,撲向蜂擁而來的黨項步軍。黨項步軍俗稱步跋子,戰斗力極強,雖然每一枝床弩射來,就有不少軍士被射穿,或洞穿胸腹、或斷后斷腿,更有一名軍士,巨大的弩箭恰恰射中脆弱的脖子,腦袋被射飛,身體未倒,仍舉長刀,往前沖了數步,才轟然倒地。
黨項步軍不顧傷亡,逼近了車墻。
王彥超身體一動不動,緊盯黨項軍。一些黨項神箭手張弓搭箭,對著王彥超射來。王彥超根本不理會這些快如閃電的箭支,由身邊親衛用盾牌抵擋著射過來的鐵箭。
黨項步軍接近車墻后,王彥超下令道:“火蒺藜發射。”
火蒺藜是由火毬發展而來,用火藥做成火藥包,加上助燃的黑油和有毒的砒霜等物即成火毬。而在火毬中加入有刺的鐵蒺藜就變成了火蒺藜。一般火蒺藜是由拋石機拋到敵陣去,而永興軍則專門有一隊拋火手,專門用來用手拋火蒺藜,殺傷近距離攻上來的敵軍。這是永興軍最獨特的攻擊手段,也是永興軍的殺手锏。
五十名經過專門訓練的身強力壯地拋火手,每人手持一個火蒺藜,另一名軍士手持一只點燃的香,守在身后。爆竹在民間廣泛應用,延時引線的技術也很成熟,火蒺藜都裝有延時引線。一名隊正手持紅旗,用力一揮,持香軍士就點燃了延時引線,拋火手在手中默數“一、二、三”,用力地將火蒺藜拋出了車墻。火蒺藜拋出后,車墻內的軍士就伏低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