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玉享受黑雕軍各營都指揮使待遇,本來不必親自勞作卻是天生勞碌命,看見工匠們揮汗如雨,自己閑著就如關牢籠一般難受,也就脫掉上衣,露出黑沉沉的結實上身,和工匠們一起打制黃樺弩上的望山。
聽說節度使到了,郭寶玉甩下手中的鐵錘就往外跑。
侯云策極為重視軍械諸營建設,經常到營地視察,有些興致來了,還試著掄一掄大錘,他未等郭寶玉行禮,就道:“把金大胳膊、簡不凡、劉一手、周三郎全部叫過來,我有好東西讓你們瞧瞧。請張城也來。”
這四人是軍械營技藝最高超地幾位大師傅,加上郭寶玉,稱為軍械營五虎上將。等諸人到齊,羅青松打開了盒子。
侯云策背著手,道:“諸位師傅,你們說說,這是什么東西?”
五人看了一會盒子里沉舊地弩弓,幾乎在同一個時間,郭寶玉、金大胳膊、簡不凡分別叫道:“諸葛連弩”,周三郎和劉一手則未說話,張城慢慢地道:“元戎。”
“歷害,不愧為軍械營高手,居然一眼就認出這玩意。”侯云策對專業人士的眼光極為佩服。
郭寶玉拿起稍大的古弩,就如捧著珍貴的漢代瓷器一般,而周三郎動作極快,搶到了另一張古弩,另外三人就圍在郭寶玉和周三郎身邊,不斷叫嚷道:“快一點,輪到我看了。”
侯云策給將作營選營官的標準就是癡漢,凡是人情練達者一概不要,只要那種不通俗務、沉醉于技術活地憨頭憨腦的癡漢子。
只有癡情,才能專注,唯獨專注,才能卓越。軍械營五虎上將正是從全國各地粗挑細選的癡漢子。
金大胳膊留著一嘴大胡子,把大半張臉都遮住了,身材極為魁梧,胳膊上肌肉發達如小鼓,因而被人取了一個綽號“金大胳膊”,至于本名,反而知道的人甚少。
金大胳膊雖說貌似張飛,看著極為粗魯,但是,他卻是不折不扣地江南弟子,正經的書香門第出生,青年時代中過秀才,家族獲罪之后,他一人逃脫,流浪到中原,因其從小擅長做弩弓,在大名府謀了一個差事,專為天雄軍制作弩弓,侯云策看中了他,想方設法把他挖到了黑雕軍中。
金大胳膊接過郭寶玉過來的古舊的弩弓,喃喃道:“諸葛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金大胳膊所言出自《魏氏春秋》,書中曾特意提道諸葛連弩。軍械營建立之后,五虎上將意氣相投,一心想要復制出諸葛連弩,卻有數個技術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郭寶玉道:“周三郎,你看見沒有,我說諸葛連弩沒有望山,你偏偏說有,有了望山。如何能放置這十只箭矢。”望山是弩箭上用來瞄準的裝備,西漢之時,在秦代增大望山的基礎上,又添刻度,使弩擁有了穩定的彈道參照,因此,弩箭發射準確率十分可靠,軍士稍加訓練便可成為一名合格的弩手。而優秀地弓箭手則需要長期的訓練,還需要有一定的天賦。
周三郎鐘情于望山,認為沒有望山就不能叫做弩弓,為此,周三郎和郭寶玉就望山問題數度發生爭執。兩人誰也不能說服對方。
周三郎仍有些不服,“沒有望山,如何瞄準,這元戎恐怕有假。”
張城聽到此言,有些哭笑不得,這幾名五虎上將,說話向來沒有輕重,周三郎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節度使帶來的是假貨。
侯云策卻沒有理會這些,拿起一根銹腐得極為歷害的鐵矢,道:“這鐵矢只有八寸長,比平常弩箭短許多,定然是放在箭匣內。三郎說這弩不是諸葛連弩,那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