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線,西蜀樞密使王昭遠、趙崇韜率軍屯駐利州及以北地大、小漫天寨諸要點,立寨而守。
老將王彥超是監軍,原本不必偏師出擊,可是他自高奮勇,趕修棧道,攻克了小漫天寨。
西蜀軍被迫退至大漫天寨。
姜暉原是西蜀將,熟悉西蜀地形,率主力由喜川東南的羅川小路迂回南進,兩軍會師于深渡,夾攻大漫天寨,打了西蜀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刺史王超被俘獲。
西蜀屢戰屢敗,大侯軍追至利州北。西蜀樞密王昭遠無奈之下棄城渡江退保劍門,撤退時焚斷浮梁。
大侯軍奮勇直擊,占領了利州,獲軍糧80萬斛。大侯軍連得大批糧食,避免遠途轉漕。士氣更為高漲。
北線連戰連捷之時,東路大林軍進展也很順利。十二月下旬時英、劉成通等率軍攻入巫峽,連破數寨,共殲西蜀水軍、步軍一萬余萬余人,殺其將南光海,擒其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弘,奪得戰船二百余艘。
東線軍乘勝向夔州急進。
夔州為巴東之咽喉,西蜀軍于城東設鎖江浮橋,上置木柵三重,防御極嚴。時英軍進抵夔州鎖江浮梁30里處,按照石虎“切勿以舟師爭戰,當先遣步騎潛擊”的預定方案,舍舟登岸,擊敗兩岸守軍,奪取浮梁。
水軍接著牽舟而進,歷經艱險,進兵至白帝城西。
西蜀寧江節度使高彥儔和監軍武守謙意見相左,高彥儔久在軍中,作戰經驗極為豐富,堅持堅壁清野,與大侯軍對峙。但是監軍武守謙認為敵至城下,不能避戰,必須出擊,監軍是王昭遠的親信,和王昭遠一樣,向來在軍中飛揚跋扈,又是自信心爆棚,他認為高彥儔畏敵如虎,便決心親自率兵迎敵。
武守謙率所部數千人出戰,大敗而歸。大侯軍跟蹤追擊,突入夔州城內,高彥儔力戰不勝,憤愧自殺,武守謙則投降了大林軍。
大林軍占領夔州后,繼續沿江西上,收降萬、開、忠、遂等州,打開了由長江入西蜀的大門。
漢興二年(965年)正月,西蜀主孟昶得知王昭遠接連慘敗,驚懼之余,大失方寸,命令由素不習武的太子玄喆為元帥,率兵萬余增援西蜀的重要屏障劍門。
這時,大侯軍北路軍自利州直趨劍門,進占益光。
劍門險峻,姜暉親率萬余精兵,由劍門東南的來蘇小路進軍,繞至劍門之南,斷掉了西蜀軍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