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行嘿嘿一笑,“這種事講究先來后到,我先提的,他就是我徒弟。”
說完,他又轉頭看向秦藝,一臉狠色地說道,“小子,我文三行是什么人你應該知道。你要是跟了我,我一定讓你名利雙收,吃香的喝辣的”
秦藝當時就一臉陰影,心想這位大佬又是誰,有必要把“利誘”倆字刻在腦門上說話嗎
都是文化人,你好歹委婉一點啊
這樣直接就上,就好比是甩個價就開始脫衣服,我但凡要是點個頭,那都不算正經的男孩子了啊
那花船上賣唱的姑娘,還知道猶抱琵琶半遮面呢
文三行話音剛落,范長青就跳起來了。
剛才被撞后還哼哼唧唧、弱不禁風的他,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個健步沖上去,就把秦藝從文三行手里拽了出來。
然后大聲道,“小子,你可看好了,我是范長青在華夏傳統樂界什么地位,你想必也知道我這人好面子,你要是敢不跟我,我一定跟你過不去我挾私報復,我公報私仇,我臉都可以不要”
秦藝又是心累地嘆了口氣。
好家伙,這位更狠,價都不肯出,直接來硬的。
不給錢就不算賣了唄
“好你個不要臉的范長青”文三行氣得花白的胡子一抖,“挾私報復這種話你也說得出來真是斯文喪盡,斯文喪盡你這種齷蹉小人,還有什么臉來彈奏先賢古樂,什么臉來弘揚華夏氣韻”
“文三行,是你先不要臉的他明明是老夫先發現的,你卻要捷足先登,做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
“范長青,這種事講究你情我愿,你要是王八硬上弓,說好聽點叫霸道,說難聽點那是犯罪”
“我呸,你沽名釣譽,誤人子弟才是犯罪”
“我誤人子弟我七屆金曲獎最佳編曲,影史排名前十的古裝電影全部都是我作詞作曲配的樂,我會誤人子弟”
“哈哈,你跟老夫比這個你問問外邊那兩個小朋友,老夫的作品跟你比如何”
屋外,一臉震驚的葛軍和程筱蕓,連忙都轉過身去,抬頭看天。
啊,今晚的星星好美啊,一閃一閃亮晶晶
啥屋里在吵架
沒有沒有,我們什么都沒看到。
必須沒看到啊
所謂“南長青,北三行”,這兩人可都是華夏古典樂、傳統樂的泰山北斗,全國都找不出第三個,出門都有武警保護,是國家級保護“文物”
誰敢給他們排高低座次
而范長青和文三行兩人之所以吵得這么兇,也是有原因的。
華夏古典樂,或者說傳統樂界,傳承者本來就少,其中資質好的年輕人更是鳳毛麟角。
如今國家正式提出“輸出傳統優秀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大戰略,之中當然包括了對華夏傳統樂,乃至樂理中包含的哲學思想的輸出
這樣的重任,范、文二人身為業界泰斗,自然要義不容辭地挑起來。
然而兩人這些年帶過的弟子也不少,卻沒一個能讓他們滿意的。
這些弟子,要么就是只能老老實實地彈奏前人的譜子,沒有一點創新。
要么就是雖然創新了,但東西根本沒法聽。
以至于到如今,像秦賦這種國家級的大制作,都還需要他們兩個老頭子親自操刀來做配樂,國內年輕一代中,竟沒有一個能挑大梁的。
曲高和寡,這四個字的意思,也只有這兩人體會得最為深刻。
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華流的,才是最的。
兩個老頭畢生都這樣認為,也用盡畢生,在踐行這點。
他們也的確取得了成就,甚至多次震驚了世界,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例如這次秦賦的配樂鳴,就登上了權威的亞洲音樂周刊,引起了全亞洲的巨大關注。
然而僅憑兩個老頭熬著夜,拼著命點亮的閃光,根本不足以呈燎原之勢。
反倒是老外在贊嘆華夏樂的神奇時,又引發了一輪對華夏音樂人的嘲笑。
亞洲音樂周刊在盛贊鳴之后,結尾是這樣的寫的。
“而讓人嘆惜的是,如今華夏的音樂人,似乎是站在他們祖先肩膀上矮子,他們的視線,永遠超不過他們祖先的手,所能觸及的距離。”
意思就是,華夏音樂人空守著祖先的寶藏,卻不懂得如何挖掘、利用、推廣。
話說得很刻薄,但是范、文二人卻只能忍氣吞聲,無法反駁。
沒辦法,如今華語樂壇全部都照搬西方、霓虹、高麗那套,又有幾個人在認真研究傳統樂,在研究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