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前的種種鋪墊,所以秦藝的這次韓國之行,不但在華夏舉國震動,在韓國也引發了空前的關注。
很明顯,這已經不是一場單純的演唱會了,而是華夏歌壇跟韓流歌手的一次對抗。
在這個國家文化輸出普遍被視為軟實力一部分的世界,這樣的“對抗”又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意義。
在韓媒看來,這是亞洲文藝“弱國”,對亞洲文藝第一“強國”的挑釁!
也虧得他們只用出“文藝”,而不是“文化”這個字眼,這說明韓國媒體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畢竟他們要敢說華夏是“文化”弱國,那么全亞洲都可能掀起第二波嘲諷。
但無論如何,韓國媒體行動起來了。
怎么說呢,即便秦藝的票已經賣光,他們也能找到全新的角度,來踩一踩秦藝,捧一捧自家人。
“kbs:演唱會門票最高150萬韓幣,一首騎馬舞能否值回票價?”
“韓國娛樂:車智熏回應為何不選擇六萬人場館?對觀眾負責,要保證最佳音效!”
“韓國文化報:車智熏演唱會非韓中粉絲占比32,秦藝僅13,國際影響力對比明顯!”
“韓國新聞網:李泰妍、車智熏、秦藝韓城同時開唱!現場究竟誰更火爆?拭目以待!”
“sbs新聞:秦藝粉絲坦承:買票只為了看騎馬舞,對其他歌曲不期待!”
話里話外,都透著一股熟悉的陰陽味。
可以說是他們的傳統藝能了。
關鍵是,這場演唱會原本就關注面很廣,因而他們這些報道一上線,會去看的自然不只是韓國人。
而必須承認的一點是,秦藝雖然憑借高明的炒作手法,以及無可爭議的才華,確實讓自己成功出圈了。
但是在大多數人的眼里,華夏歌壇“很弱”,這個觀念依舊沒有消除。
所以,這些報道
尤其是霓虹那邊的不少網友,更是上躥下跳。
別以為霓虹網友和韓國網友不對付,就一定會幫秦藝。
秦藝打臉韓國歌壇的時候,他們可以一起幫忙來打臉,畢竟看到“仇家”翻船誰不想去砸兩塊石頭呢?
但是等這股勁兒過去后,除了真正喜歡秦藝音樂的霓虹人,大批普通霓虹網友就醒悟過來了。
嗦嘎!那個秦藝果然厲害!
但是今天他能打韓國的臉,明天豈不是也能打大霓虹帝國的臉?
華夏有句古話,叫西西務杰為俊杰啊不對,走錯片場了,叫唇亡齒寒,所以大家得趕緊團結起來,一起抵制他。
很多霓虹的年輕人,也認為只有自己國家的文藝,才是亞洲第一。
他們當然也怕秦藝在霓
虹,會有越來越多的歌迷。
于是,他們立即調轉槍口,也跟韓國網友一起,跟著韓國媒體的論調,開始起哄。
而華夏這頭呢?
一開始,的確有五岳會控制的部分媒體,也跟著那些論調,陰陽怪氣。
別說,還真有不少習慣了自賤的慕洋犬,紛紛附和。
但是大多數華夏媒體,這次以出人意料的團結姿態,對秦藝的韓國行,進行了毫無保留的正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