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軟件可以聽聲識音,然后再翻譯成韓文。
此時全場觀眾都沉浸在了歌聲的意境中,如聽室內交響樂一般安靜至極,正好可以排除對軟件的干擾。
于是,一段又一段的歌詞,以不那么精確但大致吻合的方式,顯示在了宋妍喜的手機屏幕上。
而此時,秦藝也唱到了歌的副歌部分。
“其實每次見你我也著迷,
無奈你我各有角色范圍,
就算在別人眼內超出好友關系。
唯在暗里祝福暗里著迷,
無謂要你惹上各種問題,
勿說道別吧,
是否能回朋友姿態。”
沒錯,這首歌就改編自劉天王的《暗里著迷》,粵語歌壇歷史上最經典的情歌之一。
或許當初劉天王也沒想到,在這首歌誕生三十年后,會成為某音無數港片解說的背景音樂。
而這也恰恰說明了,這首歌對于情緒的渲染力之強。
《暗里著迷》這首歌,原本描述的就是兩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互相產生了情愫,卻不得不彼此克制的糾結情緒。
據說,男生普遍更喜歡這首歌,原因不得而知。
這歌的旋律介于低沉與高昂之間,而歌詞則介于平和與赤果之內,這種處理方式,與一個在感情漩渦中反復掙扎、糾結,而情緒幾近失控的人物形象,完美契合。
你甚至仿佛能看到,一個坐在走廊,時而沉默抽煙,又時而激動捶墻的男人。
所以,這歌的成功,就在于其強大的情緒感染力,以及對“感性”與“理性”的雙重詮釋。
有人說,這是一個有婦之夫愛上有夫之婦的故事。
但其實未必,它也可以是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雖然相愛卻終究不可能的故事。
無論怎么說,這歌要表達的核心就一句話。
“其實每次見你我也著迷,無奈你我各有角色范圍。”
當然,為了更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秦藝在不改變押韻和流暢度的前提下,對歌詞的多處都進行了修改。
比如,原歌詞中,“就算在寂寞夢內超出好友關系”,秦藝改成了“就算在別人眼內超出好友關系”。
畢竟,說自己“寂寞夢內”想過和宋妍喜超出好友關系,那不是顯得和陳菲兒同床異夢了么?
雖然他
的確很欣賞宋妍喜,但真的沒到那種程度。
而且,陳菲兒要是知道,肯定要炸裂,這也是對她的不尊重。
而改成“別人眼內”,在粵語中是通順的,而且他和宋妍喜傳過緋聞,邏輯上也說得通。
另外,原歌詞后面的那句“共我道別吧,別讓空虛使我越軌”,這就更不合適了。
第一他不空虛,第二他也不想表現出要和宋妍喜徹底劃清界限的姿態。
畢竟人家剛剛表白,你就來一句“拜拜”,這就不是人干的事兒。
諸如此類的修改還有好幾處,目的也都是為了符合他和宋妍喜的實際。
既然答應宋妍喜,要告訴她最真實的答案,那就必須做到。
演唱還在繼續,可是宋妍喜已經沒法在聽下去了。
低頭看著手機屏幕上,那一行行刺眼的歌詞,她終于知道,秦藝給自己的答案是什么了。
原來,在他眼里,那一切都只是“別人眼里超出的好友關系”。
原來,他陪自己聊天、打電話,真的只是想留住自己,為他開拓韓國市場。
原來,那晚在別墅的庭院里,他說的那些不著邊的話,也不是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