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營,扎寨。
在中國古代,有具有足夠的組織力的情況下,建造一座營地和村鎮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安營扎寨早已經成為了一門學問,一只軍隊選擇地方駐扎的時候,如何樹立在營地外樹立木墻,安置柵欄,在營地里搭建土灶,挖掘水渠,設置廁所,都有相應的規格和布置。
人力充足,伙食也充足,主材又只是些木頭,在八百鎮海軍士兵和兩千大江會俘虜的共同努力下,僅僅不過六天的時間,便將這座營地打造出的一個雛形。
在營地外面是一排五米高的圍欄,每隔一百米便有一座簡陋的箭塔,就那種順著梯子爬上去哨塔。
營地有東南西北四面大門,東面是他規劃好的廣場,用來進行買賣和交易,西面建造了大量的木屋,算是居民區,南面是存放大量物質的倉庫,北面則是關押大江會俘虜的大通屋。
此刻從天空中往下看,營寨東南西北四面由兩條十字交錯的街道分開,地面都經過平整的,雖然都是泥土路面。
可是在路面的四周已經挖開了溝渠,還在附近打了好幾口井,可以將污水排出去。
在營地內有許多正在建立的房屋,不過大部分都還沒徹底完工,唯一完工的就是倉庫和大通屋。
這樣的進度,已經足夠快了。畢竟楚天秀建造這座營寨的時候,可是按照可以容納五萬人的城鎮的標準將其建造起來的。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樣的一個營寨,僅僅只是個空殼而已,連一座城市胚胎都算不上。
唯有從外界向這里遷徙足夠數量的居民,以及開發出能養活那些居民的土地,才能讓這里蛻變為真正的城市,楚天秀的根基之地。
所幸在亂世之
中,什么都會缺,唯獨不會缺少的,就是百姓和流民。
如今已經是大業十二年,距離隋朝滅亡不遠矣,整個天下已經遍布烽火,光是附近的江淮一帶,就有杜伏威盤踞于歷陽郡,左才相往來淮北,李子通占據海陵郡。
這使得附近隋軍和義軍反復交戰,以至于這一代戰亂紛呈,流民四起,盜賊流竄,幾乎每日都有成百上千的流民涌入吳郡,會稽郡等地。
胡逗洲這里招募不到流民,僅僅只是這里名聲不顯,外人很少知道,有沒有足夠的船只抵讓他們可以順利的抵達這里罷了。
這種事情,如果單單只靠胡逗洲上的力量,倒是難以解決,畢竟尋常人沒有幾個愿意跑到海上荒島上去。
所以楚天秀捋清了胡逗洲這邊的基礎之后,便暫離這里,回到竹花幫江陰縣分舵。畢竟招撫流民這種事情,除了官方和軍方的行動之外,也就只有幫派勢力最方便動手了。
南朝梁紹泰元年置江陰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
隋開皇九年,隋滅陳之后,廢江陰郡置縣,歸入吳郡治下,但因為這里地勢險要,乃是長江咽喉,自古就是江防要塞、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里雖然只是一個縣城,但內里的繁華,卻不會比其他地方的郡城首府之地要差多少。
如江陰縣這般繁華之所在,自然少不了幫派勢力的存在。
這座城市之中,明面的掌控者看似是江陰縣令及治下的大小官員,但實際上在暗地里,這個地方卻被竹花幫駐江陰分舵給滲透了大半,已然成為這座城市里的無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