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交代!
楚天秀來此,便是要個交代。
如果慈航靜齋辦不到這一點,那么這個交代,那么就要由楚天秀自己動手去討了!
不過在楚天秀雙眼盯著梵清惠,靜等著她的回答的時候,卻聽到梵清惠的背后有人開口說道:
“秦王,你這是何苦?慈航靜齋乃是方外之地,不染凡塵俗物,你又怎能輕易在此地起兵戈?縱然妃暄心急之下,的確傷了你,可也終究是無心之過,又何必生此大怒?慈航靜齋乃是白道武林魁首,關系重大,你此番派兵,滅掉慈航靜齋容易,但你未來的大業,怕也會頗受波折。”
在這種兵臨城下的時刻,連師妃暄都沒有跟楚天秀開口說話的資格,那么一般人更是沒有資格的。
不過旁人是沒有資格在這個時候開口,現在開口說話的按個儒袍老者,卻是有這個能力的!否則梵清惠也不會在收到楚天秀的討伐詔書之后,立即書信一封,請這位老者過來,讓他幫忙壓陣了!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儒王通。
王通雖然并非官場中人,一生都未曾出仕任何一方,但他學富五車,學貫古今,乃是名震天下的大儒,終其一生以弘揚儒學為己任,明確提出“三教可一”的主張,以積極的態度吸收佛、道思想及方法之長,來豐富和充實儒學,乃是儒學一道開宗立派的大師級人物。
在前幾年的時候,他曾在河汾設帳授學,遠近聞名,求學者自遠而至,盛況空前,門人弟子多達一千余人,有“河汾門下”之稱,時人稱他為“王孔子”。
在他授課之時,門人竇威、賈瓊、姚義受《禮》,溫彥博、杜如晦、陳叔達受《樂》,杜淹、房喬、魏征受《書》,李靖、薛方士、王珪受《詩》,董常、薛收、程元,備聞《六經之義》。
別的不說,光憑他教出的那幾個門人弟子,便足以讓楚天秀給他幾分面子。
但,也僅此而已!
“王公,你乃是當世大儒!所以某些虛偽的話,我便不說了!若無必要的原因,我也不想殺上慈航靜齋,以此得罪整個中原白道武林!但是如今慈航靜齋已經鐵了心,想要支持李閥,支持那位李世民那個真龍天子,那我還能說什么,還能做什么?”
楚天秀以一種不含任何情緒的聲音,平述到這里之后,將聲音微微頓了頓,將聲音微微提了三分后說道:
“李世民是什么樣的人?王公你應當再清楚不過了!縱然你不清楚,那么至少你的那幾個弟子,房玄齡,杜如晦,陳叔達,王珪,薛收,杜淹,應當各個清楚吧?王公,莫非你的意思,乃是希望我等到李閥在慈航靜齋的支持下,平定關中,拿下巴蜀,安靜的等李閥兵臨南方之后,自縛雙手,引頸受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