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換成楚天秀剛剛起家的時候,魏征這樣的臣子與他而言,其實并無大用,但他如今將自家的攤子鋪的不小,已然擁有了半邊天下,如同魏征這樣的人才,也就變得十分難得了。尤其是楚天秀漸漸將自家旗下的勢力變得正規化,有了幾分想要彷照前世的法院,將官府和法院分開管理,嚴定律法,依法治國的想法,更是讓他急需魏征這樣的人才,填補了他目前的一大需要。
楚天秀稍稍跟魏征寒暄了幾句,以此表示對他的重視之后,忽然開口詢問道:“魏先生,聞您才學甚厚,卻不知今時今日,你有何教我?”
這個充滿考教問題,倒并不出乎魏征的意料,自己以降將的身份投靠楚天秀,必須要將自己的才學展露出幾分,方才能夠得到楚天秀的重視,便在稍作沉吟之后,回答的說著: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今日楚公在此,本就已經得盡優勢,先天立于不敗之地。唯一的問題,便是主公能從瓦崗寨身上,獲得幾分給養而已。”
他的這一論調,讓楚天秀的目光微微一凝,神情正色了幾分,凜然說道:“愿聞其詳。”
魏征縱然不以謀略而聞名后世,但是他能夠在大唐的朝堂上混出名頭,算是李世民最看重的文臣之一,自然也是一個甚是厲害的謀士。哪怕在楚天秀離開江都之前,便已經跟虛行之幾番商量,定下了此來的戰略,但是謀劃和現實,終究存在幾分差距,使得楚天秀自然想要聽一聽魏征的意見。
“密公此次敗亡之后,明眼人均知自此以后,密公怕是已經再無機會,沒有復起之時,自然要各自尋找出路,而他們不論有怎樣的想法,怕是只有兩條出路,要么投靠王世充,要么投靠主公你。”
魏征說到此事之時,卻是讓楚天秀下意識的便向開口杠上一句,問他瓦崗寨的人馬為何不能投靠李淵,不過楚天秀也清楚,自己若是真的問出這個問題,絕對會讓人恥笑,便將其咽了口回去。
原因?
原因其實簡單的很,那便是路徑不通,距離太遠,四面八方又被軍隊堵死。除非是那種知曉了天機,打定了注意,一心想要投靠李閥之人,尚且可能會排除萬難之后,不遠萬里的投靠李閥,一般的正常人都只會從楚天秀和王世充兩人之間,挑選一個投靠。
甚至若非楚天秀胡亂攪局,早早的便親自率兵來此,那么不管瓦崗寨群雄的想法究竟如何,他們也都只有投靠王世充那一條路子可走。
“既然如此,那么主公可以命人迅速散布消息,訴說王世充此人嫉賢妒能,明明全仗軍師寇仲,方才能夠擊敗李密,但卻在兵敗李密之后,直接鳥盡弓藏,直接在洛陽伏殺寇仲,但卻被寇仲中伏之后,依舊能利用機會,抓住了王世充的太子王玄恕,借此逃出洛陽。”
寇仲被王世充伏殺,說明王世充此人嫉賢妒能,不似明君。
寇仲遭到伏殺,卻依舊能輕松逃走,說明王世充此人無能,做壞事都辦不好。
魏征的這一獻計,聽上去倒是平常的很,不過只是繼續造謠而已。但在楚天秀的心里稍一琢磨,便知魏征這一招堪稱是打蛇打七寸,直接將王世充的表子和里子都拔了下來,的確是一條妙計。
若是楚天秀這這般照做,那么瓦崗寨群雄一定會對王世充嗤之以鼻,自然便會主動向楚天秀靠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