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按照李靖的說法,這些突厥人大多來自于一些中小部落,或者干脆是馬匪出身,并非是真正的精銳之士,但他以麾下的那點人馬,便能做到這一步,已經足以證明他的厲害。
若說以前的時候,李靖還會擔心自己占據一座孤城飛地,不能獲得后方的支援的話,縱然能在這里熬上一陣,但卻無法挽回敗亡的局面的話。
那么在楚天秀擊殺高開道,拿下漁陽郡之后,那么從理論上來講,整個北方地區,遼東也好,河北也好,山東也好,全都已經成為了他麾下的地盤,使得山海關的李靖完全不必孤軍奮戰,而是可以獲得整個中原地區的支持。
如此以來,方才讓李靖心里自然有了底,徹底放開了手腳,將這山海關變成了突厥人的傷心之地。
但是也正因如此,也就使得突厥人那邊的壓力越來越大,怒火越來越高,以至于楚天秀通過大明尊教的渠道,赫然得知,此事已經徹底激怒了突厥人的首領始畢可汗,使得他親率八萬突厥騎兵,前來進攻山海關。
在楚天秀曉得這個消息之后,心里也大吃了一驚,立即傳信李靖,詢問他要不要支援,甚至于想要親率他剛剛湊齊的十萬大軍,前去山海關支援李靖,以免讓這位他費勁心力,方才拉攏的帥才,就此折在了山海關。
皇帝不急太監急。
這事把楚天秀唬了一跳,但是李靖本人卻對此事看的很澹,頗有一種視突厥人于無物的態度。在他收到了楚天秀的來信之后,除了向楚天秀索要了大量的糧秣和兵器,以此為支援,并未需要兵力上的支持。
他的回信里面,反復地跟楚天秀交代,讓楚天秀不必管前線的戰事,若是需要援軍的話,那自會擇機請楚天秀出兵,他此時需要楚天秀做的,便是分兵守好山海關附近的郡縣,免得突厥人分兵突襲,斷了山海關的糧道。
李靖既然有信心,更有本事,楚天秀自然也不會多事,使得他在漁陽郡里,擔任了“蕭何”的角色,不斷地安撫遼東,河北,山東的大小勢力,然后通過楊廣前些年開鑿的隋唐大運河,不停的通過水道,從洛陽,江都等地運來糧秣和物資,將其源源不斷的堆積在漁陽郡內,將其變為一個穩定的后方基地。
如此以來,突厥人的大部隊源源不斷的向山海關趕至,而楚天秀也不斷地從中原各地抽調力量,漸漸地使得這場本該是突厥人為了給畢玄報仇而進行的復仇之戰,赫然發展到即將變成一場全面的戰爭的趨勢。
在這件事上,楚天秀算是喜聞樂見,頗有些想要利用這個時機,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但是突厥人在這事的態度,卻頗有些分化。
那些底層的突厥人固然因為畢玄的死而憤怒無比,卻是真真正正的想要為畢玄報仇,不死不休。
但是那些高層的突厥貴族,卻要想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