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信里面,反復地跟楚天秀交代,讓楚天秀不必管前線的戰事,若是需要援軍的話,那自會擇機請楚天秀出兵,他此時需要楚天秀做的,便是分兵守好山海關附近的郡縣,免得突厥人分兵突襲,斷了山海關的糧道。
李靖既然有信心,更有本事,楚天秀自然也不會多事,使得他在漁陽郡里,擔任了“蕭何”的角色,不斷地安撫遼東,河北,山東的大小勢力,然后通過楊廣前些年開鑿的隋唐大運河,不停的通過水道,從洛陽,江都等地運來糧秣和物資,將其源源不斷的堆積在漁陽郡內,將其變為一個穩定的后方基地。
如此以來,突厥人的大部隊源源不斷的向山海關趕至,而楚天秀也不斷地從中原各地抽調力量,漸漸地使得這場本該是突厥人為了給畢玄報仇而進行的復仇之戰,赫然發展到即將變成一場全面的戰爭的趨勢。
在這件事上,楚天秀算是喜聞樂見,頗有些想要利用這個時機,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但是突厥人在這事的態度,卻頗有些分化。
那些底層的突厥人固然因為畢玄的死而憤怒無比,卻是真真正正的想要為畢玄報仇,不死不休。
但是那些高層的突厥貴族,卻要想得很多。
畢玄雖然只是草原人中的一個象征性人物,并無真正的權力在手。
但是他的存在本身,便是突厥人一個定海神針,而他的死亡,自然也會引起突厥高層的勢力變化,而且還是那種往突厥的最高領袖——始畢可汗的胸上捅上一刀的那種類型。
更為糟糕的是,不僅突厥人內部會出現一些比較“復雜”的想法,那些迫于突厥人的武力,不得不暫時雌伏的大小部族,更是會生出一些想法,尤其是吐谷渾,鐵勒,回紇,契丹這幾家本就對突厥人有些不滿的勢力,更是出現了一些騷動。
在這件事上,突厥甚至還得謝謝楚天秀,謝謝他當初擊殺了“飛鷹”曲傲,宰掉了這個草原上名氣僅比畢玄差之一線的武道大師,否則若是這位鐵勒飛鷹還活著,那么在他曉得畢玄死掉之后,究竟會做些什么,那可真是沒人能說準了。
……
殺,殺,殺!
楚天秀以前的時候,也經歷過不少戰事,但是因為他素來喜歡謀定而后動的緣故,使得他發動的那一場戰爭,幾乎都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差不多在開戰之前,便已經確定了戰爭的勝局。
但是這一場山海關之戰,卻是渾然不同,這事一場真正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