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渤海國不立國還好,那么它順利建國,那么必然會迎來東突厥的瘋狂絞殺,甚至于東突厥在知道這邊的消息之后,恐怕都會因此而暫時放棄中原的問題,現將這失火的后院給穩定好再說。
“姑且,看看吧!以渤海國的糟糕情況,我此舉的確算得上是養虎,但若虎不大,便遭到獵人捕殺的話,那也就算不上是養虎為患了。縱然事有不濟,大不了就由我親自操刀,消除這一禍患罷了。”
楚天秀抱著這樣的心情,一路行至龍泉城宮城人口的承天門處,一名四十來歲文官出門相迎,他先是對楚天秀行了一個大禮,然后又對伏難陀行了一個佛禮,才自我介紹道:
“渤海國右丞客素別,恭迎大周陛下大駕,我主已等候多時了。“
這位客素別官端正,長相頗為不俗,他雖是文官裝束,但觀其體型氣度,兩邊太陽穴高高鼓起,可肯定是一流的武功好手,看上去的確是一個人物,而且楚天秀也還注意到,這個客素別是一個地道的靺鞨人,但是他行禮的姿態,卻是跟江都的那些文武大臣差不了多少,而光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渤海國學習大隋,的確學到骨子里去了。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在這個時候,楚天秀才突然意識到,他原本以為中原文化跟草原人的徹底融合,乃是從大唐盛世開始的,但就實質而言,胡風和漢化的融合,其實早在五胡亂華的時候,便以一個極度血腥的方式展開了,只不過因為盛唐的特殊國情,使得這種融合達到了巔峰而已。
這般復雜的念頭,僅僅只是在楚天秀的心中一閃而過,并未在面上表露出來分毫,他在臉上露出一副澹然的神情,直接頷首說道:
“既如此,卻是有勞客大人了。”
客素別連道不敢,只是徑直在前面引路,使得楚天秀大搖大擺的走進龍泉的皇宮之中,而讓楚天秀有些驚訝的是,他在抵達拜紫亭的寢宮之后,尚未見到拜紫亭本人,卻聽到一陣好似天籟般的歌喉。
龍泉上京是大草原東北最具規模的城市。
此地南傍鏡泊湖,城環長白山余脈,三面臨水,建于一塊開闊的沖積平原上,土地肥沃,以農業為主,畜牧為副,所產水稻,名聞大草原,被視為米中極品。
龍泉之主拜紫亭素懷大志,早就想要讓靺鞨族獨立建國,使得他委派的建筑師,乃是按照長安的格局,布置此城,使得這座城池高達五丈,以玄武巖筑成,非常堅固,配合宏偉的箭樓,對付以騎兵為主的各族敵人。
若說這座城池的缺陷,那也僅僅只是礙于地域環境,材料,時間等諸多因素,使得這座有長安四分之一大小而已。
在伏難陀的引導之下,楚天秀騎馬進入這座城池,卻也有些愕然的發現,這座城池不僅外觀看上去好似中原長安一般,這座龍泉城內的平民從服裝、習俗、文字、文化、制度均與長安如出一輒,若是置身其中,幾乎讓人無疑為這是從塞外回到中土關中的長安。
“大師,我以前聽你說過,這位龍泉之主拜紫亭,乃是一位不同凡響的人物。卻不想,他竟然在這塞外之地,能夠做出這般的大事業。我倒是稍稍有些懷疑,我支持他在龍泉建國,是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了。”
楚天秀一眼望盡這龍泉的景象之后,卻在心里提起了幾分警惕性,半真半假的開口笑道。
若是從塞外異族所建立的敵國的排名的角度來講,靺鞨族能夠立國,也算不上什么大敵,它的危險程度要排在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鐵勒,吐谷渾,回紇之后,這個國家目前跟中原的土地都并不接壤,自然也威脅不到中原的安全。
不過楚天秀的記憶告訴他,今日的靺鞨族的確并不起眼,哪怕在歷史上,拜紫亭的那個兒子大祚榮的確順利建國,成立一個如同在唐末的時候,好似曇花一現般的渤海國,也在其興盛不久之后,便被契丹豪杰耶律阿保機所滅。
渤海國滅國之后,靺鞨族也因此而四分五裂,但是這一部族也有后裔傳承了下去,那就是先滅大遼,后滅大宋,橫行中原近百年,以至于給中原帶來最大的屈辱歷史的女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