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義沒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朱景源,畢竟這位才是主事的太子。
“十三弟的話,就是我的話”朱景源沉聲道。
和文官對話他相對有經驗些,面對武事他卻抓了瞎,所以干脆讓朱景洪來料理。
只聽王全義答道“啟稟十三爺,臣等議了兩個方略,分別是剿和防”
“對于岸上的倭寇,臣等調集了各衛所精銳,將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剿滅”
“而對那些盤踞在海島上的倭寇,則令高郵衛揚州衛蘇州衛和鎮海衛嚴防,絕不使他們登岸為亂”
聽了這番話,朱景洪皺眉問道“按你們這意思,海島上的倭寇就剿不了了”
王全義無奈道“十三爺,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要徹底剿滅倭寇,我們需要大批戰船參戰,可朝堂水師實在捉襟見肘”
這確實是客觀事實,沒有戰船總不能游過去。
可諷刺的是,倭寇那邊戰船倒不少,而且配備了不少火,一對一的情況下朝廷水師還處于劣勢。
“四哥,既然缺少戰船,能不能上一道奏章,請求朝廷調撥”
聽到這話,朱景源思索后答道“可以試試”
點了點頭,朱景洪又問王全義“現在盤踞在岸上的倭寇,有多少人”
作為金陵都司的頭兒,王全義是負責總體事務,細致些的情況他也記不住。
于是他的目光看向了身后,那里站著都指揮同知孔金山。
明白上司的意思,孔金山立馬出班回話“回稟十三爺,現如今岸上有倭寇近三千人,盤踞在長江以北的興化如皋等地,以及長江以南的蘇松之地”
剿倭這件事,朱景源是第一責任人,聽了如今這些情況,他終于感到著急了。
“這些倭寇岸上的倭寇,你們打算如何將其剿滅”朱景源忍不住會發問。
“自然是調集重兵圍剿,臣等已經議出了方略,還請太子過目批閱”
王全義答了話,而后往身后招了招手,孔金山便拿出了一份奏章。
經由大太監張新轉呈,奏章來到了朱景源手上。
翻開來看,里邊兒確實詳細周全,而且還立下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只要按部就班邊便能剿滅倭寇。
示意朱景洪接過奏章,朱景源平靜道“既有此方略,那按照執行便是了”
一幫武將相互看了一眼,王全義只能苦笑道“啟稟太子,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番剿滅倭寇需從各衛調兵,只是這糧草供給還未定下,所以難以成行”
為保證軍隊的戰斗力,經過世祖朱審焯改制后,都司衛所的兵不再參與軍屯,糧草軍餉皆由朝廷統一調配。
而現在的問題是,金陵地方的賬一團亂,依照實際情況調集糧餉根本做不到,所以金陵都司調不了多少兵。
以至于到了現在,金陵都司下轄九衛三萬多人,竟奈何不了三千多人的倭寇。
和缺乏戰船一樣,眼下未將糧草配足,調不了兵也沒辦法。
事情議到了這里,情況已經十分明了,眼下最缺的是糧餉和戰船。
接下來,朱景源又問了其他一些事,對剿倭之事有了更細致的了解后,便宣布了議事結束。
眾人參拜之后,便陸續退出了大殿。
走在在宮墻內,這幫人顯得很輕松,今天這一關總算是過了。
他們本來還擔心,會像那幫文官一樣被訓斥,然而今天什么都沒發生。
就在眾人商量著,今日要在哪里喝酒時,身后卻傳來了宦官的聲音。
“諸位大人留步,十三爺有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