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爺好記性,臣前年便升授了武節都尉”裘鴻極為謙卑。
朱景洪點了點頭,并示意英蓮倒茶。
“這樣說來,就該升從四品了是吧”朱景洪淡然問道。
訕笑兩聲,裘鴻面帶苦澀“十三爺明鑒,只是跨品升遷何其難也”
事實上,他三十來歲能升到實權參將,已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而在正五品之上,實權官職急劇減少,而且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升遷難度自然很大。
“這事兒吧說難也難,說簡單嘛倒也簡單”
朱景洪一邊說話一邊吃著糕點,看起來格外輕松愜意,但裘鴻不認為他是在說笑。
這些天他也看清楚了,太子格外倚重朱景洪,金陵這攤子事便是他說了算。
“還請十三爺解惑”
“你挺聰明個人,怎么關鍵時候就不靈光了”
“臣愚鈍”
也沒廢話的心思,朱景洪當即道“我大明歷來賞罰分明,如今你帶兵來到京營,只要立下功勞不就行了”
“只要有軍功打底,以你我的情義,回京后替你美言幾句,老頭兒還不隨手賞你個四品”
雖是三十好幾的人了,但聽到這美好的愿景,裘鴻一時間不免激動起來。
“十三爺愿意幫我”裘鴻再度起身,勾著腰向朱景洪行禮,神色中滿是希冀。
再度示意裘鴻坐下,朱景洪接著說道“金陵如今是何情形你知道,沿海官軍既要圍剿倭寇,又要防備倭寇從海上襲擊,兵力可謂是捉襟見肘”
“若把你們派去前線,協助衛所軍清剿倭寇,立功想必是容易得很”
打仗立功,這本就是裘鴻來金陵的想法,可惜太子到應天后從未提起此事。
“十三爺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推薦你帶兵往東去,協助衛所軍清剿倭寇”
也就是說,他裘鴻來到金陵后,終于可以領兵出戰了。
裘鴻激動不已,隨即問道“殿下何不讓楊仁忠一同去如此我二人各占南北,剿滅倭寇勝算也就更大了”
不這樣安排的原因是,臨時調糧無法支撐大規模軍隊作戰,給前線補充已需各地硬擠。
楊仁忠領的是步兵,相對來說后勤壓力更小,他去前線客觀上似乎更合理。
而朱景洪之所以選擇裘鴻,看中的還是他騎兵的機動性,這對防守漫長海岸無疑更有效。
當然了,這些實話朱景洪不會說出來。
“你我什么情義有好事肯定要讓自己人先上,這個道理你都不懂”朱景洪沒好氣問道。
裘鴻連忙告罪“十三爺抬愛,臣實在是感激不盡”
“行了行了,什么感激不感激的,那都是空口白話你要好生作戰多殺倭寇,方不負我愛護關切之心”
聽到這番話,裘鴻當真感動無比,這可是實打實的給好處啊
“多謝十三爺厚愛,臣必當竭盡全力,絞殺倭寇”
“嗯如此便最好不過了”
簡單使點兒手段,朱景洪同時收獲了金陵都司和裘鴻的感激,于他而言今日可謂收獲滿滿。
接下來兩人繼續喝茶,朱景洪又對其勉勵了一番,二人的談話才算結束。
裘鴻興盡而歸,此刻的他充滿了斗志,誓要領兵痛擊倭寇。
“公子,為何這些當官兒的,見你就跟老鼠見貓一樣”
“你家到底是做什么的”
涼亭內,英蓮當面問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