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更新時間調整下,這幾天是每晚十二點
“高先生,你可終于回來了”
行宮寢殿書房內,朱景源從書案后起身,迎向了門口的高書言。
這半個多月,高書言和其他東宮屬官,分別去了金陵各地明察暗訪。
除了監督地方官府,他們還在必要時候現身,矯正地方官府之“亂政”,給朱景源平息了很多麻煩。
如今“豁免”召令已下,各地官府丟掉了包袱,陸續上報了府庫真實情況,高書言自然也就回來了。
“殿下,您一向可好”
作為太子的老師,高書言最關心朱景源的身體,所以先問了這么幾句。
“前些日子有些咳嗽,服了藥已無大礙了,今日跟十三弟一起鍛煉,精氣神倒也好了許多”
“先生請坐”
二人分別落座后,高書言方開口道“近日十三爺,可是幫了殿下不少忙啊”
笑了笑,答道“是啊,十三弟主意多,以前倒是沒發現”
然而高書言卻臉色一變,沉聲說道“可殿下是否知道,十三爺的那些主意,也將您推上了風口浪尖”
“御史言官,筆墨如刀,再有人推波助瀾,殿下危矣”
按朱景洪的話說,只要把交代的差事辦好,讓皇帝老爹高興了,太子地位就很穩。
好不容易讓自己相信這道理,此刻聽了高書言這番話,又有些動搖了。
“高先生,如今應天府內外,百姓對我交口稱贊,民心所向御史言官不足為懼”
誰知高書言問道“百姓可上殿議政乎”
一句話,就把朱景源噎住了。
見唬住了他,高書言便嘆道“太子一心為圣上分憂,欲將錢糧早些歸攏調遣,以圖盡早將倭寇剿除,此等忠孝之心讓人贊嘆”
“可做任何事,太子都不能忘了自己身份,更不能為達目的亂了分寸”
“若真有彈劾,臣等自會上章為殿下辯解,但只盼殿下勿再莽撞行事”
各種大道理壓過來,朱景源哪還有辯解的余地,只能點頭采納高書言的意見。
“高先生,如今布政司已將錢糧整合,并將其運往東面戰場,金陵都司各地駐軍便可調動了”
“殿下所言甚是”
“金陵承平多年,都司眾將疏于軍陣,只怕他們懈怠以對,孤想讓十三弟前去督戰”
這兩天時間,為了讓自己能去領兵督戰,朱景洪可沒少吹噓自己排兵布陣的本事。
雖然同樣是門外漢,可耐不住朱景洪說得煞有其事,還真就讓朱景源信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這段時間,朱景洪出的主意基本見效,才讓朱景源不再輕視他,否則定會認為他是胡鬧。
誰知高書言當即起身“不可”
“十三爺雖有智謀,可畢竟太年輕了,軍國大事豈是兒戲,自有眾將協力參謀,何須一小兒監督挾制”
“殿下如此安排,致金陵眾將于何地”
朱景源若有所思,細細一想也有些道理。
派一個小孩去督戰,確實也太草率了些,此舉既是對金陵眾將不信任,傳出去也會讓人笑話。
“何況圣上派殿下來金陵,是要考驗殿下平定地方,豈能事事勞煩十三爺”
高書言的這番提醒,包含著對朱景洪的忌憚。
這些天朱景洪所使手段,促成各地衙門如實上報情況,前后環環相扣著實令人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