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出城野戰,步兵配合得當的情況下,騎兵來再多都是送死。
“趙卿,你怎么看”
趙玉山行禮后答道“陛下,準噶爾王戈丹狼子野心,如今更與其余各部串聯,若無強力震懾只怕大亂將起”
“一營兵馬,只能多不能少”
這里就能看得出來,謝長恩掌握分寸的水平,一營兵力剛好夾在趙陳方略之間。
乾清宮外,睿王朱景淵領著兩名藍袍官員,走進宮門來到了大殿外。
“父皇可在”
“回稟王爺,主上正與三位閣老議事”
若是其他人,朱景淵說進也就進了,閣臣議事他可不敢攪擾。
差不多等了十幾分鐘,三個紅袍老頭兒走了大殿,見到外邊兒的朱景淵便停下行禮。
“見過王爺”
“閣老不必多禮,今日所議何事”
陳錦昀便答道“西北增兵之事,王爺是來請安”
“大典新列了一批目錄,我把原本呈送陛下審閱”
陳錦昀夸贊道“王爺主修大典,壯我大明文脈,當真功不可量”
“我也是奉旨行事,功勞都屬陛下才是”
廢了這些話,朱景淵又說道“我還要覲見父皇,就不與閣老多說了,告辭”
招呼打完,三位閣臣走下了丹陛臺階,而朱景淵則進到了大殿中。
“兒臣朱景淵,叩見父皇”
正翻閱奏報,朱咸銘也不抬頭,便問道“老六,你來做什么”
自顧從地上起身,朱景淵勾著腰答道“爹集賢館擬定了幾頁目錄,今日兒子把原本帶來了,特請您過目”
御制正統大典,五年前開始編撰,牽扯官員書吏匠戶近千人,每年耗費數十萬兩,堪稱是個吞金巨獸。
要說修這書有多用處,相比于它所耗費的銀子,著實顯得意義不大。
但正如陳錦昀所說,修書可壯大明文脈,尤其還是這種從未有過的大典。
朱咸銘得位不太正,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皇位合法性,修大典便是其中一項。
接過朱景淵遞來的目錄,朱咸銘沉聲道別“嗯很好”
沖身后官員使了個顏色,后者必將捧著的書籍呈上,并由宦官轉遞到朱咸銘面前。
只聽朱景淵說道“這些都是原本,目錄所列內容,都是從這些里邊兒摘出來的”
“你辦事,朕是放心的,看就不必了”
從新拿起奏章,朱咸銘說道“若沒別的事,你就回去吧”
見朱景淵欲言又止的樣子,朱咸銘不由問道“還有事”
“爹十三弟被杖責,他不會有事吧”朱景淵面露擔憂。
今天王清回了京,作為一個做哥哥的,朱景淵當然要關心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別提這個混賬,依我看三十板子還打少了”
“這個小王八蛋,當著金陵一干官員,說什么為了平亂,受再多委屈也不會有怨言”
“他這話什么意思難不成是朕冤枉了他”
越說越來氣,朱咸銘語氣嚴厲道“說什么板子打了,之前的賬一筆勾銷,他娘的竟敢跟老子討價還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