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皆滿腹經綸,想來皆有獨到見解,今日何不試論一番”
皇帝這話,等于吹響了戰斗號角,早已準備好的官員們,已基于自身立場準備好了說辭。
“陛下,臣有一言”
“陛下,臣有話說”
一時間,有五名官員出班陳奏,開始就把氣氛拉上高潮。
“許卿,你先說”
在皇帝點名之后,姓許的官員開始陳奏,其他人則退回了班列。
“臣以為,商君雖有富國之策,但也只圖一時之計,秦國二世而亡”
此人一開口,就把商鞅批了個體無完膚,只取其弊病而少言其益處,這人很明顯是守舊之人。
有人反對自然會有人支持,許姓官員話音落下,立時又有人出言直奏。
雙方說得有來有回,細想之下說的話都有道理,聽得朱景洪是目不暇接。
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飽讀詩書的官員們,辯論起來確實是一把好手,僅其引經據典的樣子就讓人不明覺厲。
當然了,現場發言之人雖多,但最高也只到尚書,三位閣臣從始至終都沒開口。
作為首輔的謝長恩,甚至瞇著眼像睡著了,他這是不想摻和的態度。
爭論長達半個時辰,開始朱景洪還認真在聽,到了后期他直接打起了哈欠。
變革這件事,說穿了還得看皇帝的態度,遇到秦孝公這等君主,商鞅自然會得到重用。
然而歷史上的大多數君主,其實都缺乏變革的魄力,即使一開始表現出濃厚興趣,到后期遇到阻力也會退縮。
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朱咸銘這樣的猛人,對待變革朝廷制度之事,也會顯得優柔寡斷。
“都說完了”
見無人應答,朱咸銘掃向群臣,問道“還有誰要說話”
剛才發言雖然熱鬧,還是有一些中間騎墻派沒說話,皇帝此刻問的就是這些人。
但這些人既決定要騎墻,又豈會輕易就決定站隊。
即使皇帝第二次發問,這些爬上核心權力層的人精,一個個還是裝聾作啞沒開口。
這讓朱咸銘極為失望,他非常希望這些人能支持變革。
“睿王方才群臣共議,說法各有千秋,你于此事有何見解”
聽到皇帝先問老六,一旁坐著的太子心里格外別扭,無論按身份還是行序,都該先問他才對。
如今老頭子先問睿王,將他這太子置于何地百官們又將如何看待他
太子的憤怒與睿王無關,此刻后者全當這是機會,他只一心想著好好表現。
“回稟父皇,商君之法于秦國有利,然申不害于韓國變法,與商君之政如出一轍,最終卻落個法壞而國滅”
“如此可見,法無好壞之分,而需因地制宜,因實制略才行”
“故兒臣以為,單論商君之法優劣,而不理會秦韓兩家國情,如此爭論無異于空中起樓閣”
朱景淵知道,皇帝是希望自己表態,但此刻他只能裝沒聽懂,說些論述“商君之法”優劣如何的廢話。
無論朱景淵倒向那邊,都會把另一邊的人得罪死,這是朱景淵絕不愿意看到。
雖已猜到老六會耍滑頭,可當真聽到了這些話,朱咸銘還是感到很失望。
他很看中這個兒子,所以很希望在這些大事上,能看到朱景淵的擔當。
待朱景淵的長篇大論說完,朱咸銘沉聲道“老六,你退下吧”
“是”
“太子,此事伱怎么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