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朱云笙爽快回話。
如今冠禮已成,朱景洪已成了襄王,按制他要盡快搬出宮去。
他本人對此也迫不及待,畢竟宮里條條框框太多,實在太影響他發揮了。
在宦官簇擁下返回了承明院,朱景洪隨即吩咐道“都趕緊收拾東西,過兩天我們就搬出去”
“是”鄧安第一個答話。
宮規不只限制了朱景洪,對這些宦官來說同樣如此。
“圣上賜下內侍一百五十人,加上咱們院里現有的內侍已有兩百多人”
坐在椅子上,看著面前的三個得力宦官,朱景洪徐徐說道“人變多了,就得立個規矩,各司其職才不會亂”
襄王府的兩百余名宦官,不可能都和朱景洪對接,建立相應制度還是很有必要。
“余海還是留我身邊,選二十人殿內侍奉”
“是”余海上前應了聲。
“鄧安”
“奴才在”鄧安此刻既興奮又緊張。
“典簿、典膳、車架和灑掃四處,你自選四人分別負責,再選一百二十內侍聽用”
總共兩百來人,鄧安這里就占了過半,坐實了他王府第一太監的名號。
“奴才領命,定不負王爺信任”
“張平安”
“奴才在”張平安立刻參拜。
“奉祠、典寶、典儀和庫房,由你自選四人負責,再劃撥六十人聽用”
“奴才領命,定為王爺管好此四處”
在前明之時,因各藩王都是實封在外,所以王府典儀典簿等機構,皆是由朝廷派遣文官管理。
可如今藩王被限制更多,已僅僅是地位尊崇而已,所以各方面的職能都被削弱,王府僅左右兩位長史官為朝廷派遣。
不只王府是如此,就連太子所在的東宮官署機構,也只配齊了不到二分之一,很多位置都是空缺的。
關于王府的各項任命,朱景洪早就有了打算,今日只是吩咐出來而已。
其實除了宦官,皇帝還劃撥了幾十名宮女給他,如今都已被送到了王府。
今天他問皇后能否讓侍女伺候,完全就是在說廢話。
如今要搬家,需要忙碌的事簡直太多,朱景洪一下午都沒閑著。
當太陽落山時,朱景洪正好奇朱云笙來不來時,一幫女孩兒們已經到了。
在她們身后,除了例行的隨從內侍和宮女,還有幾名提著食盒的宮女,前前后后有三十多人。
“十三哥,我來替你過壽了”朱云笙笑著說道。
“三妹,你這是帶了什么好東西”
朱景洪所問的,當然不是食盒內的吃食,而是另幾名宮女帶的錦盒。
“是我們備的賀禮”
“哦想來是價值連城的東西”朱景洪引著眾人進殿。
走在朱景洪身旁,朱云笙徐徐說道“說珍貴也珍貴,畢竟是我們一片心意,說不珍貴嘛其實也對,畢竟就是些寫了字的紙而已”
對皇家來說,什么金銀器玩都是尋常,唯有心意才能有所謂的價值。
而朱云笙能拿出手的心意,也就給親哥寫幾幅祝福吉祥的字。
“既是三妹所贈,我又豈能不珍惜”朱景洪笑著答道。
被一群明眸女孩包圍,朱景洪心情很自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