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歸鄉
襄王選妃的事,經過幾天時間的傳播和發酵,最終在京城內徹底傳開,讓朱景洪一時間成為了頂流。
而朱景洪強選所愛之人,更給他帶來了些傳奇性,也讓時人對中選的薛家姑娘深感好奇。
究竟是何樣鐘靈毓秀的女子,才會讓這位強勢的襄王如此愛慕,乃至于連對方“年少失怙”都不顧了。
這次事件除在民間議論,軍中自然也少不了傳揚。
從侍衛上直軍到京營,再到五城兵馬司,到處都在談論他的事跡,而他對侍衛們的那番話,也已在軍中流傳開來。
相較于百姓們的亂七八糟的議論,軍中的談論明顯要正向許多,只因軍中漢子對朱景洪品性了解更多。
此番事件,更印證這位襄王是個直率之人,而軍中漢子普遍喜歡這樣的人。
當然了,如今外界的議論和朱景洪無關,他已被皇帝嚴令閉門而不出。
每天都是喝酒嬉戲,日子過得不是一般的快樂。
但只過了幾天時間,京城又發生了另一件大事。
作為皇帝最寵愛的兒子,睿王朱景淵因修書進展太慢,被皇帝罰了半年的俸祿同時其本人被禁足一個月。
隨之一道發生的,還有集賢館十三名學士被罷官,另有十一人被申飭貶謫。
世人只道皇帝是心情不好,才讓素有賢名的朱景淵遭殃受罰。
但朱景洪卻知道,這是他的“反擊”奏效了。
罰俸禁足都是小事,但集賢觀罷免貶謫二十多人,才會真正讓朱景淵肉疼。
時間來到四月二十五,也就是王妃選拔的第十天,禮部奏請迎娶王妃的奏章得到批復。
“循例辦理”四個大字,讓禮部官員終于明白該怎么做,此前他們一直都不敢擅動,生怕因此而觸怒皇帝。
既是循例辦理,一切自然有章程,當天禮部就給薛家送了公函,讓她們回祖籍地準備成婚之事。
薛家祖籍在金陵,那自然要從金陵娶過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對此寶釵早有準備,所以接到公函的第二天,薛家就收拾完畢即將踏上歸途。
有旗手衛上百軍士隨行,她們的安全可保無虞。
“姑娘,王爺說不能親自來送,托我轉告你們,祝你們一路順風”薛家內宅,寶釵閨房之內,英蓮笑意盈盈說道。
轉過身來,寶釵看向英蓮說道“那你也替我轉達他,多謝他記掛著”
“我一定把話帶到”
英蓮才應了下來,鶯兒就從外面走了進來,提醒道“姑娘,時辰到了該出發了”
出遠門也要看黃道吉日,而且會精確到時辰,時辰到了也就確實該走了。
“好,我馬上就來”
與英蓮告辭之后,寶釵便出門上了轎子去,真正踏上了返鄉的路途。
按當下正常趕路速度,從洛陽到應天要一個月。
而寶釵一行還在路上之時,她被選為王妃的消息就傳回了應天。
“薛家女十三爺怎會選中薛家女”
應天府內堂,得知消息的賈雨村很不解,因為他知道薛家的情況。
薛禎早逝,薛家女能參選便已是幸運,選上側妃就是老天爺保佑了,誰能想到她能選上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