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另一頭集賢館內,學士們也在議論此事。
按道理說,宮里消息不該這么快傳到此處,如果發生則證明有人刻意為之。
沒錯,正是朱景淵派人散布的消息,就是讓學士們議論然后上奏彈劾。
作為一母同胞的兄長,他當然不能親自指責弟弟,即便對方已經犯了“大錯”。
集賢館里的學士,多數都是投機者,這些人思維更活泛一些,多數都能明白朱景淵的難處。
所以在商討時,他們都沒說要請朱景淵來拿主意,一番議論后就定下了議事基調,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串聯上疏。
睿王一黨人人在忙碌,而支持東宮的朝臣們,接到消息后也自發行動起來,他們人多動起來聲勢更大。
上午常朝議事開始,但議事范圍僅限于六部九卿,以及五軍都督府的高級武官。
而此時寶釵已然入宮,來到坤寧宮她才發現,睿王妃陳芷比她到得更早。
“母后”寶釵露出哭腔,直接跪倒在皇后面前。
“你這是怎么了”楊清音略有詫異。
“求母后下懿旨,把我們王爺叫回來吧”
“媳婦聽說,如今是他在西北主事,依他行事狂妄輕浮的性子,只怕會把前線攪得一團糟”
抬起頭來,寶釵淚流滿面道“若因此誤了大事,只怕萬死難贖其罪”
楊清音嘆了口氣,正要說話時卻見寶釵往前爬了兩步,直接來到了她的腳邊。
然后便聽寶釵接著哭訴“王爺在家時雖常說,要為父皇掃平不臣,如此才是父皇的好兒子”
“可前方畢竟刀劍無眼,不是媳婦不讓他為父皇盡孝,實在是怕他有個好歹,媳婦日哭夜哭死了”
寶釵滔滔不絕說著,盡可能把朱景洪往“孝”字上靠,最大程度避免他受到猜忌。
眼見她著實傷心且擔憂,楊清音也只能安撫她,還安慰她朱景洪絕不會有事。
看著寶釵如此動情,陳芷目光深邃思索著,她在想寶釵到底是不是在演戲。
老十三,到底是不是想抓兵權
這個問題,按理來說無可爭議,畢竟朱景洪都已經掌權了。
之所以會如此,全靠他此前人設立得好,蠢貨直人莽夫的形象,怎么看都不可能有壞心。
或許還是我們想多了陳芷如此想到。
但這并不妨礙,她和睿王攛掇官員上奏彈劾,畢竟有句話叫做“寧可殺錯也不放過”。
所以,如今朱景洪人設的作用,更多體現在帝后二人這邊,可以使他保持圣眷不衰。
而只要皇帝信任,那不管有多少彈章,對朱景洪而言都問題不大。
“我說寶釵,此番只盼十三弟不要闖出大禍,今日待議出新任總督,到時就可以把他換回來了”
伸手將寶釵扶起來,陳芷接著說道“咱們皇家尊貴,多的是人愿赴沙場盡忠,又何須十三弟親臨戰陣”
“母后,我看寶釵說得對,還是讓十三弟趕緊回來才是,在父皇母后膝前就是最大的孝了”
寶釵說了大半天,強調的是朱景洪在前線盡孝,沒有別的什么心思。
而陳芷的這番話,重點則是要讓朱景洪回來,這是釜底抽薪的手段。
楊清音端起茶杯,平靜說道“好了,此事陛下已有計議,待新任總督到任之后,便讓這小子回來就是”
聽到這話,寶釵心頭便是一緊,就這樣回來可就白忙活了。
統兵就三十天時間,還能干出多大功勞。
寶釵正擔憂之時,卻突然想起朱景洪的一句話,讓他緊鎖的眉頭釋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