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這些,陳云泰說了許多實證,而這些情況都已呈送京城。
“朝鮮朝堂的情況,對此是何看法”
“早些還有人反對,只是其世子手段強硬,為此接連誅殺了十幾名官員,如今朝堂上就少有人議論了”
少有人議論,可不代表沒人反對,只是如今這些聲音被壓制了而已。
自古都不缺幸進小人,朝鮮世子李暄殺了一批人人,又立馬提拔了依附自己的人,反倒還壯大了自身的力量。
“可他一個世子,就能壓制朝堂,總有些不對勁”朱景洪暗暗道。
朝鮮沒有大明淪陷再中興的經歷,其士大夫勢力強得離譜,哪怕朝鮮國王都不一定壓得住,一個世子這么厲害確實反常。
要么真是此人手段太厲害,要么就是還有外力干涉朱景洪如此猜測。
“誰會干涉朝鮮誰會幫助他們起異心”
不需要調查,只使用排除法,朱景洪就想到了海上的鄰居倭國。
難不成真是他們朱景洪心里犯了嘀咕。
朱景洪忍不住問道“朝鮮的官員,都是飽讀詩書的賢人,祖宗,那李暄要變祖宗成法,亂君臣之綱常,他們難道視若無睹”
陳云泰答道“自那李暄連續殺人后,朝堂上進諫的官員就少了,只是私下里仍在議論”
“或許,等那李暄真造出了字,亦或是編出了歷法,這些人還是會出來反對”
聽到這話,朱景洪突然問道“你是何時往京城傳的奏報”
陳云泰答道“三日前,走的是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差不多也要十天,再等京里返回答復又得十天,也就是說朱景洪至少要等二十幾天。
他來遼東學經驗,時間最多也就二十天,根本等不到皇帝的答復。
而他如果不想現在去金陵,就得趕緊想辦法搞事情。
“來人拿筆墨來”朱景洪喊話道。
他也要給皇帝上一道奏本,專門聊聊朝鮮的事,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做法,盡量讓皇帝同意他留下。
所以這份奏本,他是怎么嚴重怎么來寫,突出的就是一個事態緊急,越快解決越好。
為了讓皇帝憂心,他還專門加了些陰謀論進去,諸如外國干涉之類的猜測,都被他塞進了奏本中。
寫完了這些,他又寫了自己的辦法,頭一條就是直面問題,把朝鮮國王叫到遼東聊天。
奏本寫完,朱景洪親自監督密封,然后吩咐宦官以八百里加急,極速送往京城去。
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在觀摩遼東水師的同時,等候皇帝老爹的回復。
若他的奏本不被同意,他還是得老老實實去金陵,做老頭子平衡老六的棋子。
關于太子監國的消息,早在幾天前朱景洪就知道了,所以他心里非常緊迫。
人就是這樣,不管制定了多好的計劃,對局勢有多透徹的分析,當事情突然發生變化,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
“反正你到了金山,就隨我一同候旨吧,正好可以跟我講講在朝鮮的見聞”
“是”
得知了朝鮮這件事,參觀遼東水師的事,朱景洪便已是興致大減,他更期待著皇帝的回復。
在船塢轉了一會兒,朱景洪就發話要返回住處,眾人自是陪著他一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