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懲罰也就罷了,反而對其委以重任,兩省十數萬兵馬說給就給了
“諸位不必看我,這是主上諭旨,無可更改”程英平靜說道。
背靠圣旨,以大明律為武器,對那些藏污納垢的士大夫,朱景淵可謂立于不敗之地。
是啊這是為何
朱咸銘也在問自己,但他很快找到了答案。
“太子妃放心,儲君之位非太子莫屬,誰也不可能搶得去”妙玉再度寬慰。
一句話,就把楊清音給噎住了,太子的本事讓她無言辯駁。
此時她又想到了金陵的事,朱景淵去了那邊不到半年時間,已向國庫和內帑繳銀五百余萬兩,這同樣是非常大的成績。
這時妙玉插言道“娘娘襄王輕浮孟浪,并無可慮之處”
“老十三不學無術,你卻如此信重,為何對太子卻如此苛責”楊清音平靜問道。
好在只是威脅,沒被元春直接歸為敵人,這都得益于朱景洪對自己的包裝。
有句話叫人比人得死
朝野之上,當然從未有人說過這種話,想到這一點元春也安心了許多。
“但愿吧”元春嘆了口氣。
念及于此,元春對外吩咐道“來人好生準備,明日我去襄王府”
“此事我會安排,只不過還得母后允準,暫時不要急”
“是”
東宮這邊商議著,此時首輔趙玉山的府上,其子趙敬中也在議論這件事。
“戎機之重,關乎天下安定,隨意授予非明君之所為”
“襄王魯莽,行事乖張,只怕燕遼百姓將不得安寧”
趙敬中話還沒說完,就聽到了“啪”的一聲,卻是其父把書撂到了桌上。
“你還沒說夠”
“爹我”
“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四”
“三十四都快要做爺爺了,竟還如此意氣用事,你這十來年的官都白做了”趙玉山面帶慍色。
此時他突然意識到,就不該讓這兒子調回京了,讓其在地方做個知府反倒安生些。
“兒子”
“伱這個大理寺少卿,審核案件才是本職,其他事豈是你能多言”
看著自己這“愚蠢”的兒子,趙玉山簡直氣不打一處來。
他也知道,趙敬中之所以如此不成熟,在于他讀書做官的路太順,誰讓他有個能力強會做官的親爹。
“你若不想害死我不想害死咱們一家人,往后你就少沾染這些是非”
“是”
“記住了,你爹雖是首輔,京城內外卻都是敵人,這些人無時無刻在尋咱們短處,咱們不能給人可乘之機”
“牽涉天家,旁人能議論,咱們豈能議論”
趙玉山是位好父親,在前期發怒之后,他還是能做到悉心教誨,讓兒子不至于再出錯。
趙玉山對局勢的分析,在當下絕對首屈一指。
只可惜他的那些真知灼見,卻無法對外人道出,即便眼前的親兒子都不行。
但這并不妨礙,他可以提前給兒子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