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人,你說呢”
被朱景洪點到的柳大人,乃是遼東布政使柳賢。
這人是十足的聰明人,認真分析朱景洪的問話,再與當下大明與朝鮮的局勢結合,他覺得自己大概找到了方向。
便見柳賢笑著說道“殿下世子妃唱腔雖好,可惜這首如夢令換了語言,原作韻味已百不存一”
暗贊此人有些眼力見,朱景洪不置可否,而后看向了其他官員。
“諸位可有其他看法”
柳賢的一番話,等于是給眾人指明了方向,他們都已知道該如何回答。
于是對朝鮮語言的抨擊,由此變成了會場的主流。
對此,李暄不敢出言辯駁,這種委屈他還是可以承受。
“世子他們的意見你都聽見了”
“回稟殿下,臣聽見了”
“你可有話說”
“臣以為諸位大人說得對,朝鮮當下之語言文字,確實還有改進之處”
聽到李暄這句話,朱景洪直接被氣笑了,他沒想到這小子如此大膽,這個時候還不低頭認慫。
這時柳賢出言道“世子既然已有漢字,你們又何必舍近求遠,去琢磨這些粗鄙文字”
意識到是什么情況,水師提督趙成武跟著說道“倒行逆施絕非好事,若不及時收手,只怕會大禍臨頭”
前者還是勸說,后者已是直接威脅,而朱景洪沒有說話。
“諸位大人說得對,這件事確實需要從長計議”
制定朝鮮的文字和制度,是由朝鮮國王李爍暗中力主,李暄不過是前臺的執行者。
李暄的地位完全靠老爹的信任維持,所以這種大事不征求老爹意見,他是真的不敢有任何表態。
所以這個時候,他只能模棱兩可回話,而不敢越過老爹自己做主。
“從長計議留給朝鮮的時間可不多了”朱景洪終于開口,眼中已有騰騰殺氣。
此時葉赫銘恩準確把握機會,當即起身說道“小子你別不識時務,不給王爺面子,我葉赫部先跟你不客氣”
此時表忠心讓朱景洪看重,對葉赫銘恩來說收益極大,所以他才會沖鋒在前。
“坐下坐下”
示意葉赫銘恩坐下之后,朱景洪接著說道“都是一家人,有事商量著來,不要動不動就講打”
“敵人我們才要斬盡殺絕,朋友就得好生招待”
最后這一句話,重點便在于前半句,這一點李暄是聽出來了。
敵人就要斬盡殺絕,意思是朝鮮選擇成為敵人,王室就得全部下地獄。
“來咱們喝酒”朱景洪舉杯看向眾人。
此時李暄心情復雜,但也還是機械般端起酒杯,跟著眾人一起向朱景洪敬酒。
“對了,三天之后校場閱兵,大家隨我同去”
“軍隊嘛就是要以打仗為先,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
“各都司行都司,如今都有軍隊趕到金州,校閱表現優者賞,表現差者我可是要罰人”
關于閱兵這件事,朱景洪前天只提過,但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