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隊撤了,但不是所有軍隊都在后撤。
比較反常的是,朝鮮正規軍聽令后立刻撤退,征召的民夫卻逡巡逗留,甚至還有一支人馬在往前沖。
見此情形,朝鮮主帥連忙派人催促逗留者后撤,同時自己打馬迅速離開了。
既然那些民夫不聽命令頂上去,在此人看來剛好作為斷后的耗材,死再多他也是不心疼的。
再說岸邊小山坡上,面對猛沖而來的朝鮮青壯,在最前面領兵的胡毅成很不解,但還是下令士兵舉槍瞄準。
“他們這是找死”胡毅成舉起了手。
此刻數百名火銃手,分做前后兩列準備好了射擊,更靠后的士兵還在緊鑼密鼓的裝填。
而站在最后面的士兵,則已經準備好了刀槍,做好了近戰廝殺的準備。
對面一群民夫,人不過千人,在明軍士兵看來威脅不大。
“放”
渡過了江,便進一步掌握了戰略主動,接下來就是要拔出義州城,這一任務就有些難度了,如何操作還得根據事情再計議。
所以朱景洪這邊,能用的戰兵僅有三萬,分別由燕山都指揮使蔡傳勝,和遼東都指揮使孫茂智統領。
安東軍需稅帶來的負擔有多重,這些百姓的抵抗意志就有多堅定,樸俊大帶領的這批人更是其中佼佼者。
樸俊大那股兇悍勁兒,讓他感到特別的有趣。
“俊大,快逃吧保命要緊”
待浮橋架起,大軍便得以通過,未參戰的側翼軍隊,也在此時趕到了浮橋處。
到這里,此番作戰便正式結束,全程沒有超過一個時辰。
“我原本以為朝鮮無英雄,卻沒想到還有如此人物可惜不能為我所用”
火銃轟鳴之中,再度收割了許多人命,身邊親朋不斷倒下死去,提著刀的樸俊大已經是目眥欲裂。
擦去身上血水,他瞪著眼再度往前沖去,誓要多殺幾個明軍士兵,為自己的好兄弟們報仇。
逃跑的人接連倒下,當朱景洪以為此人必死時,卻不料他和身邊人都逃走了。
說完最后一句時,在朱景洪的視線之中,樸俊大已被身邊人拉走了,而此刻他們有火銃不斷射擊。
此番朝廷出兵共四萬,其中安東行都司祁延澤,率本部一萬大軍威壓咸鏡道,同時節制女真各部進犯朝鮮。
然而是第二批火銃手上前開槍,轟隆隆的聲音響徹山野,再度收割了一批青壯。
除部分軍隊留守,大軍全部渡過了鴨綠江,并在離岸邊三里處安營扎寨。
可即便戰斗意志旺盛,但在血淋淋的戰場之上,在近距離的死亡威脅下,這些百姓還是開始崩潰。
眼下屬于枯水期,河水雖有百米多寬,但是水不深而且流速緩,架橋雖有難度但卻不大。
更要命的是,退到后方的火銃手已裝填完畢,再度把槍口伸到了軍陣前來。
僅這兩次射擊,就打死了將近五百多人,隨之產生的連鎖反應便是,有更多青壯驚嚇過度,直接轉身就開始逃亡
但結果卻是,明軍陣型根本攻不進去,這些青壯只能被持續殺傷,急得樸俊大嘶吼出聲。
“不要跑不要跑”一名健壯青年高聲吶喊。
正規軍都撤了,他們被征召的老百姓還沖上來,就顯得格外的反常。
在渡河之后,朱景洪首先探視了傷員,勉勵一番后就去到了一片營帳,這里駐扎的是最先渡河的軍隊。
大軍開始繼續渡河,同時為保證軍需供應穩固,蔡傳勝也安排了軍士架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