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行事莽撞”
“其三,貪財爭利”
“第四,好色糜爛”
“第五”
十條罪狀,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是對朱景洪的全面否定,更是對他的征討檄文。
從四年前別人口中的飯后談資,到現在文臣忌憚的悍勇親王,這恰恰證明了朱景洪的成功
無論他如何自污掩飾,都已蓋不住他的實力。
畢安很慶幸的是,自己能夠把這份彈章念完,而沒有被皇帝中途打亂。
但他卻不知道,他所念出的這些內容,不但已讓皇帝感到不滿,卻讓現場五軍都督府的高官變了臉色。
說到底,文臣攻擊朱景洪內容,其實就是在攻擊武夫,這些人能高興才是怪事。
在程英呈上奏本后,朱咸銘示意他放到一邊,然后對朝臣說道“關于對襄王的彈劾,朕亦有所耳聞,因此等庶務交于太子處置,朕便未曾多加過問”
張口就來假話,朱咸銘還說得煞有其事,演戲的水平他也不比朱景洪差。
“既然今日朝會又有人提出,我看不如議一議吧諸位愛卿有何見解,皆可于今日一起道出”
讓臣子主動表明態度,是區分親疏最快的辦法。
朱咸銘話才說完,就有人出班拜道“陛下,畢給事中所言,臣深以為然,還請陛下秉公處置,以正朝綱”
然后是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現場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是“臣附議”這三個字。
一連跪下了十幾號人,還有更多的人在觀望,這些人原本已準備好要跟著附議,臨時卻又擔心害怕而猶豫。
“陛下,畢安等人所言,卻為言過其實,臣萬不敢茍同”
出來說話的人,乃是吏部侍郎陳雪明,此人是首輔趙玉山的門生,乃是遵從老師的話出班反駁。
昨日皇帝召見三位閣臣,便要求他們要體會圣意,在明日要為君父分憂。
陳雪明出言反駁,就是替趙玉山給皇帝分憂。
至于趙玉山本人,作為首輔的他自然不會隨便開口,和小小給事中對線實在太跌份。
事實上,以陳雪明吏部侍郎的身份,跟這些言官進行辯論,都已經稱得上是“向下兼容”了。
在接下來,針對畢安提出的十大罪狀,陳雪明一一進行了反駁,而且是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二甲前幾名,翰林院庶吉士出身,陳雪明筆桿子的功夫,其實強過六科這些人。
可惜這種時候,并非是講道理厲害就行,辯論很輕松就走向了詭辯,然后便是爭吵和互相指責拆臺
陳雪明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三位大學士為向皇帝表明忠心,都用了各自的心腹出班反駁。
于是乎,朝會就在撕扯狀況下持續,聽得朱咸銘是瞌睡都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