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想法便是,要以最快速度拿下長淵,然后在本月之內打到漢城去。
畢竟對于他來說,要的不光是把仗打贏,而且還要贏得格外漂亮。
如此一來可以增加他的名望,二是可以讓他在新年給皇帝獻禮。
比起送其它禮物,把反叛的李爍父子押回京去,才是正對老頭子胃口的做法。
而朱景洪的這般想法,也驗證了那句老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政治說穿了就是利益,從朝廷大計出發所以要平定朝鮮,從他朱景洪個人利益出發,則是要求快速平定朝鮮。
聽到眾人七嘴八舌的商討,里面沒一個讓朱景洪滿意,所以越聽他心里越難受。
砰砰砰
手敲桌面聲再度響起,現場眾人再度安靜下來。
“諸位你們都說得很好,只是我有一點兒淺見,還請諸位靜聽”
便聽蔡傳勝答道“請十三爺賜教”
“如諸位所言,長淵城周邊敵軍,情況復雜難以同心協力,將其擊潰其實并非難事”
“而若我軍拿下長淵,則朝鮮主力盡潰,從長淵到漢城再無阻隔,賊首張惶顫栗之余一敗涂地也未可知”
“故以迅雷之勢拿下長淵,或有畢其功于一役之效”
“圣上在京,等著我們早傳捷報,我等做臣子的既受君恩,豈能忍心君父連這個年都過不好”
“且軍中將士久戰未休,只怕思鄉之情日甚,若能盡快結束戰事,必然軍心振奮士氣高漲,拿下長淵更多了幾分勝算”
朱景洪的這番話,既有偷換概念,又有道德綁架,已讓眾將是無話可說。
“諸位以為何如”
很多時候,討論事情不是分對錯而是表明立場,顯然此時若誰站出來據理反駁,就會被打上違逆襄王的標簽。
稍微有點兒正義感的人在遲疑,而看得通透的人已把這當做機會。
只聽蔡傳勝答道“十三爺所言在理,是臣等目光短淺了”
蔡傳勝第一個開口,也不是單純及時站隊,而是他認為朱景洪總能贏,所以隨便對方怎么搞都行。
大明戰神朱景洪,這名頭確實很唬人,已讓人無條件相信其指揮能力。
有蔡傳勝帶頭,其余陸續表達了看法,和蔡傳勝的意思基本一樣。
這就叫威望夠了,軍中可以一個人說了算。
“高大人你說呢”朱景洪看向了高志文。
大多數時候,高志文都在后方協調糧草供應,但他本人前些日子得了圣旨,額外擔任著監軍的任務。
所以在這種重大抉擇上,朱景洪也得詢問高志文的意思。
高志文是聰明人,從議事前后的情況,他便知道朱景洪意志堅決,即使自己反對也會力推開戰。
而他一旦反對,就站在了朱景洪的對立面,于他的仕途來說極為不利。
但要叫他同意,他又擔心會被打上黨附襄王的標簽,這同樣對他的仕途非常不利。
“殿下,臣雖為兵部侍郎,對軍務卻見解淺薄,此事您與眾位將軍商議就是,臣不敢妄加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