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內,廷議正在進行。
內閣大臣、六部九卿、五軍都督府、六科給事中,還有太子和睿王,此時都在侍立在殿內。
在場大臣分做兩種觀點,此時正相互辯論著,現場爭論聲可謂此起彼伏。
與西班牙人的第一輪談判已結束,對方為了和平提了三個要求。
一是要求大明承認其對呂宋的占領,二是要大明在東南沿海贈送幾個小島,三是要求大明關閉沿海造船廠。
作為回應,西班牙人愿每年進獻白銀一百萬兩,且愿全力幫助大明剿滅海匪。
呂宋遠在千里海洋之外,如今已事實被西班牙人占領,勞師遠征為其趕走這些餓狼,對大明來說難度大而收益低。
所以,西班牙人提出的第一條,得到了六部九卿過半支持。
而即使不支持的人,也只是出于天朝上國的顏面,而不是真的覺得呂宋必須要救。
至于第二個爭論的點,則更要激烈許多,有人覺得放棄幾個荒島問題不大,有的認為這喪權辱國。
至于讓大明放棄造船,人家不但愿意補貼銀子,還愿意幫忙打海寇,這一點倒沒有引起爭論。
眾人言語激烈,唯有五軍都督府的幾人,依然如往常一言不發,這也是廷議上的慣例。
他們不說話,不代表他們沒態度,對西班牙人提出的三條,他們全部都認為任何一條都不能同意。
御座之上,朱咸銘一直都沒說話,就看著
他當然不贊同文官們的看法,但也清楚這些人看問題角度不同,所以會得出不同的觀點。
從短期角度來看,放棄呂宋和停止造船,外加有西班牙人送銀子和安靖海面,都能極大減輕大明的負擔,同時得到巨大的好處。
朱咸銘不是短視之人,尤其在被朱景洪反復“洗腦”后,他考慮的已非十年二十年后的事,而是放眼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
眼下西夷給點兒好處,就想得到呂宋,乃至把戰艦推到大明近海,還讓朝廷廢棄船廠自廢武功,朱咸銘當然不可能同意。
本次廷議,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最終也沒議出個定論,但已有同意“和談”的趨勢。
廷議之后,僅首輔趙玉山被留下,其余人都各自出了宣政殿。
“趙卿,方才你一言不發,莫非對此事還無看法?”
趙玉山平靜答道:“陛下,雖然當前朝廷有難處,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嗯!”朱咸銘示意其繼續說。
“西夷狼子野心,想要蠶食大明疆土,想要獨霸海上四方,我朝絕不能讓其得逞!”
趙玉山的目光也很長遠,看出了西班牙人的禍心,所以非常直白的表明了看法。
朱咸銘嘆道:“是啊……可惜一眾朝臣,對此竟一無所知!”
來自海上的威脅,朝臣們認識不到問題嚴重性,其實也很正常。
在他們看來,事情最壞的地步,也不過是再冒出一個倭寇,問題不大。
趙玉山答道:“他們是一葉障目,陛下若善加引導,他們必會醒悟!”
朱咸銘微微一笑,而后說道:“趙卿……你是首輔,朕把朝廷都交給了你,此事你得多上心!”
“是!”趙玉山坦然答道。
接下來,二人又討論了清丈之事,半個時辰后這場談話才結束。
趙玉山被加了擔子,思索著如何說服臣下去了,而皇帝則是返回了乾清宮。
在這里,睿王朱景淵已在候著。
進了乾清宮,朱咸銘來到椅子邊坐下,而朱景淵已端了茶過來。
接過茶杯后,朱咸銘方說道:“老六,最近干得不錯,朕耳根子總算安靜了!”
被老爹這么一夸,朱景淵頓時喜上眉梢,于是他便答道:“爹……您吩咐的事,兒子豈敢不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