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管我,今天我要磕死在爺爺靈前,否則我心里難受……”
“王爺這般行徑,太上皇在天之靈,看到了也會心疼……”
“爺爺當年對我何等愛護,而我卻未能見他最后一面,我不孝啊……”
就是這種風格,這夫妻倆不需要彩排,就演得非常得心應手,直到皇帝派了人來制止。
京城之事波瀾不驚,遠在數千里外的海上,則是大浪滔天血色彌漫。
大明水師是十月二十八出港,到現在已經有一個來月。
這一個月的時間,大明與西班牙艦隊展開了交手,但也只是規模稍微大了些,總體來說雙方都沒討到便宜。
現如今的問題是,西班牙艦隊彈藥已有不足之勢,其通過補給船的補充效率實在太低。
而對大明來說,補給條件雖然好了許多,可如今水師深入大海上千里,也讓所有將領的心都懸著。
自大明有水師以來,極少有離海岸這么遠過。
所以到了現在這一階段,大明和西班牙人都很難受,一個想跑一直被咬住,一個想追又怕玩脫了。
雙方在這兩種思維裹挾下,幾乎是不約而同的認為,已經到了不得不決戰的時候。
十二月初三,大明南海深處,兩支龐大的艦隊正在靠近。
因出海在外,關于太上皇駕崩的消息,朱景洪是前兩天才得知,靠的還是補給船的人帶來。
這件事并未太影響到他,畢竟眼下打贏才是第一要務。
朱景洪的指揮艦處于艦隊后方,此刻在他面前有一份海圖,上面擺放著一些小的船模,可以實時展示雙方兵力態勢。
大明這邊的情況是,已然以金陵和浙江水師為中軍,主力分別安置在艦隊前方,一部分戰船分布兩邊防備側翼。
而遼東水師則為一支偏軍,此刻在主力艦隊以西,負責護航從臺灣趕來的十幾艘補給船,并在必要的時刻增援過來。
所謂決戰,不是說雙方約定好了開打,而是隨著局勢發展而成。
比如眼下朱景洪的目標,便是前方脫離主力的一支西班牙艦隊,其大約只有二十來艘戰船。
而大明水師前鋒,距其大概有二十里左右,所以在前鋒戰船瞭望塔上,用望遠鏡就能看見敵軍風帆。
“所以照眼下船速,我軍大概再追一個時辰,就能將敵軍追上!”
“也虧得他們風帆壞了,咱們又不給他們機會修補,才能讓他們跑不快!”
說的是本艘戰艦的指揮使,以及其下轄的同知僉事,這些人是朱景洪專門的作戰參謀。
“不能大意,那畢竟是二十多艘戰船,真要帶起來了……西夷主力未必不會來救!”朱景洪沉聲說道。
一名同知答道:“咱們主力壓至,即便西夷來救,趕來時那二十艘戰船也打沒了!”
點了點頭,朱景洪還是覺得不放心,又吩咐道:“聯系遼東水師的快船,當下多久才能找到他們?”
“大概四刻!”
順利的話半個時辰傳到軍令,其增援過來又得半個時辰,朱景洪又覺得太遠了些。
所謂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眼下即將要開戰了,他覺得還是要靠攏些為好。
何況遼東水師作偏師,其本身設置的意義就在于,當地方主力來攻時提供支援。
眼下朱景洪懷疑敵軍或會支援,那么把遼東水師調近,在朱景洪看來要穩妥得多。
“眼下,遼東水師與我主力相隔二十里,立刻傳令讓其靠攏至十五里!”
十五里的距離,其支援過來的時間會縮短,快的話三刻(45分鐘)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