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道如此他們全線調動,確實會給明軍帶去壓力,迫使他們進行應對。
只不過,直接調動二十萬大軍,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光準備就得一兩天時間。
這是非常重大的決定,所以康斯坦丁要多加考慮。
但他知道,留給自己考慮的時間不多,耽擱幾天只怕那支騎兵旅就沒了。
很快又是一天過去,康斯坦丁選擇召集軍事會議,討論有關出兵的事情。
會議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最終康斯坦丁說服了眾人,同意了他威懾明軍的方案。
軍令傳達下去,在緊鑼密鼓準備之后,第二天八國聯軍開始調動。
在這戰場上,雙方都撒出了大量的斥候,用以監視對方軍隊調動情況。
八國聯軍開始調動時,消息只用了一個時辰,便傳到了朱景洪的耳中。
朱景洪能做的,便是派出更多斥候監視,并根據得到的消息進行應對。
又是半個時辰后,敵軍已整體前行十五里,看樣子真是要壓上來了,朱景洪這便心情凝重起來。
和康斯坦丁一樣,雖然他渴望盡早決戰,可眼下真要直接決戰了,他也覺得沒有完全準備好。
雙方都是二十萬大軍的體量,一旦敗了對國家來說將是災難。
要不要收縮防御,做好主力回撤烏城以南,借助兩邊山脈保護側翼,并抵擋敵軍來襲之勢……朱景洪如是思索。
這是非常穩妥的策略,他有絕對把握可以守住。
可這樣一來烏城的圍困解除,不但里面的騎兵可以撤走,甚至烏城之內還能獲得補給。
只聽柳宬提醒道:“殿下,我軍主力當向東列陣,以備阻擊來襲之敵!”
如何分配兵力,如何設置陣型,他們都已做好預案,只等朱景洪審核便是。
接過奏報,朱景洪看過之后,卻沒有當場表態,而是轉身看向數里外的烏城。
明軍這邊雖有調動,但因朱景洪還沒做好決定,所以主力大軍調動趨勢不大。
消息傳到康斯坦丁處時,他們已前行了三十里。
此刻,康斯坦丁也有些騎虎難下,再往前走距離越發的近,雙方全面戰爭可能更大了。
他們這次全軍出擊,為的就是調動明軍撤圍,如今人家都沒怎么動,完全沒達到康斯坦丁的目的。
更關鍵在于,昨天議事他已把構想告知眾將,如果無功而返將會削弱他的威望。
威望這個東西,說起來虛無縹緲,但在指揮作戰時很重要,影響著命令被執行的程度。
“大軍……再往前十里,各部騎兵往前二十里,做好阻擊敵軍的準備!”
換言之,步兵往前十里及騎兵往前二十里后,八國聯軍就不是再往前了。
即便到時候無功而返,康斯坦丁也就下令撤回,對于決戰他是慎之又慎。
且說朱景洪這邊,他和康斯坦丁所想一樣,也是現調了機動能力強的騎兵,放在了烏城以西五里處,做好了阻擊敵軍突襲的準備。
時間來到下午,朱景洪還在糾結之中,但前線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準噶爾東進的一萬騎兵,直接對前出的安北行都司諸衛進攻,雙方在戈壁灘上打起來了。
本來是對峙的局面,被他們這攪情況就變了,康斯坦丁以為是明軍設伏,朱景洪以為是康斯坦丁要全面進攻。
但實際上,準噶爾人發動進攻,完全是有預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