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跪在地上的馮淵,朱景洪問道:“你殿試所作之文,是為幸進而故意為之,還是當真有此體悟”
如果承認前者就是欺君,所以馮淵只能有一種答案。
確認禮節無誤后,馮淵道:“回奏陛下,學生所作之文,皆為自身體悟,不敢有假!”
馮淵會不會是在說假話對朱景洪來說無所謂。
哪怕是裝的,只要這廝裝一輩子,對朱景洪來說也能接受,當然如果是真心實意那就更好了。
為測試這一點,朱景洪又連續提了幾個問題,都是從馮淵所作之文出發,了解他對未來諸事的看法。
而馮淵的回答,也確實讓朱景洪滿意。
“說起來,朕早年間見過你”
“回奏陛下,當年在金陵,陛下于學生有活命之恩,而今又欽點學生為一甲頭名,更可謂再造之德……”
“陛下之隆恩,學生萬死難報!”馮淵再度叩首,這是相隔十年的感激。
朱景洪面帶笑容,隨后答道:“可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今日你得中魁首,朕得一賢臣,這便是上蒼對朕的恩賜吧!”
有了這份關系,君臣二人情誼更深厚了,這叫馮淵喜不自勝。
召見完畢,在他隨眾人出宮之時,此刻皇榜已在外公布,新科進士們蜂擁而至看榜。
看完之后,所有人都驚訝于第一名是馮淵,而會元宋子瑜竟成了榜眼。
緊接著,小傳臚上馮淵被皇帝單獨召見的消息傳出,這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所有人都很想知道,馮淵究竟寫出了何等驚艷文章,才能力壓宋子瑜這位“五元”,得以被皇帝如此青睞。
殿試文章在禮部都有存檔,他們這些新科進士之后都能看到,但現在他們已急不可耐。
事實上,如今京城除了新科進士,還有大批會試落榜的舉子等候,這些人也很好奇馮淵的文章。
朱景洪點馮淵為狀元,是為對外宣告治國理念,如今自然要滿足眾人盼望。
所以當天下午,便有“禁中人士”施展神通,將殿試一甲三人的答卷抄出暗中兜售。
由此,馮淵文章的內容,也就在京城之內傳開。
眾人期盼已久,自是著急閱讀,讀完之后卻大感失望,只因文采確實差強人意。
但在失望之后,這些學子們又思索起緣由,然后各自都體悟出很多東西。
尤其是那些多次落榜的舉子,更是從馮淵的崛起之路中,看出了一條康莊大道來。
而這,也是朱景洪所欲達到的目的。
宋子瑜找上了賈雨村想問個明白,后者不想見但架不住這人心誠,只能引入府中聽他述說委屈。
可賈雨村能說什么
宮里發生的事他知道一些,內閣和六科的人都提出過異議,但全都沒有起到半點兒作用。
賈雨村能說什么呢作為皇帝的親信,他非但不能有絲毫異議,更是要無條件的支持。
“此事已定,不可多言,你好自為之吧!”
這是賈雨村最后的提醒,這讓宋子瑜憋屈無比。
六元及第,居然沒了……這對他來說,無異于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