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叫你過來,有件事要問你的意見!”聽到皇帝這樣說,侯璟當即答道:“陛下,有事您吩咐就是,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是這樣,安西行都司都指揮使空出來了,朕打算讓你去代掌相關事務,你意下如何”
都指揮使為從三品,但行都司都指揮使為都督僉事兼任,所以高配為正三品官。
且武官內有規矩,只有擔任過行都司都指揮使,才能升任更高一級的都督同知。
眼下侯璟為從三品武官,正常來說他該先升正三品,然后被授予某君都督府都督僉事,執掌京營某營幾年后,才有執掌行都司的資格。
此刻,朱景洪直接讓他去西北主事,即便只是代掌職權,也不稱得上是破格提拔。
“臣……臣唯恐處事不周,耽擱了陛下的大事!”侯璟面帶惶恐。
他這份惶恐不是作偽,行都司之所以會被高配,就是因面對的形勢復雜,處理起來要棘手得多。
侯璟就怕自己處理不好誤事,所以心感惶恐非常正常。
“西北當前還算安定,你不必太過擔憂,刀槍里滾出來的人,怎么還未戰先怯了!”朱景洪面帶微笑。
雖然他實際控制了軍政大權,但在高級將領中缺乏嫡系將領,為此他當然要做出改變。
第一個是侯璟,接下來便是石崇、王杰等親信,而這些人都當前都在關鍵位置上,替朱景洪掌管著軍隊。
對侯璟一番教訓后,后者自是遵旨而行,應下了代掌安西行都司的差事。
而正式委任還需一段時日,到時候朱景洪還會另做交代,尤其是關于外藩和敵國的一些事。
轉眼又是幾天過去,八月初一朱景洪在行宮舉行朝會,本該是大朝會的規制因現場條件所限改為常朝,說的也只是些常規事務。
當然,說常規也不太常規,朝會上還是議了件大事。
在新科狀元,現任翰林院修撰馮淵提奏下,朱景洪正式下旨設立皇家天工院,用來安置于國有大功的匠人們。
相關內設安排,比如匠人們的分級、品級、俸祿,朱景洪都讓馮淵來擬定,用以鼓勵匠人們再創新功。
這些年,在朱景洪的推動下,這些匠人們在火藥、火槍、火炮,以及一些其他工具器物的制造上,都有了非常可觀的進步和發展,這支撐著大明在技術上不弱于西方。
只不過,這些人的待遇沒有制度保證,馮淵的提奏算是堵上了這個缺口。
皇家天工院,聽著就讓人覺得有排面,這必將極大提高匠人的社會地位,讓他們更有激情投入到研究中。
而之所以要加上皇家二字,為的是堵住文官們的悠悠之口,畢竟一切銷走的都是內庫銀子。
本該修書儲才的馮淵,快速得到了第一個正經差事,讓他暫時跳出了翰林院這個牢籠,可以真正做點兒實事了。
沒錯,文官們視若甘霖的翰林院,對馮淵而言卻如龍潭虎穴,主要原因是他被破格點為狀元,以及他那離經叛道的文章,得罪了翰林院的全體同僚。
在一個周圍人沒好臉色的地方,干自己并不喜歡做的事,這確實是一種煎熬。
所以這在下朝后,馮淵吟出了那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名句。
馮淵此時有得忙了,而下了朝的朱景洪也很忙,忙著跟自己小老婆兼小姨子嬉戲。
“再喊一聲!”
“不嘛!”
殿內池中,朱景洪懷抱著寶琴,感受著池水的涼爽,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
“不叫我就走了,往后兩個月都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