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卿以為如何”
爭論不休時,朱景洪只能問其他人。
這個問題很敏感,在場重臣自然不想表態,所以此刻現場格外的安靜。“葉卿,你來說說!”
首輔趙玉山告老,內閣便只剩兩位閣臣,次輔葉炳維如今總領諸事,朱景洪當然第一個問他。
如今雖總領諸事,可葉炳維還未正式加封文華殿大學士,能否順勢進位還是不確定的事,所以葉炳維也格外的謹慎。
老實說,這些年從侍郎到尚書,再到入閣乃至成為次輔,葉炳維這一路非常的不容易。
眼見首輔近在咫尺,他當然是以求穩為重。
于是只聽他出班奏道:“回奏陛下,微臣以為,萬事當以穩字當頭,誰有罪誰有過,朗朗乾坤都跑不了,朝廷還是要以平叛為要!”
這個時候,葉炳維本可以耍滑頭,說一些模棱兩可的廢話。
但他想要做首輔,要做乾盛朝的首輔,就必須要說老成謀國之言,沒有擔當的人坐不上首輔位置。
“羅卿,你怎么看”朱景洪又問。
對這件事本身,羅廣德其實無所謂,但他不太待見王培安,所以對方支持的他就要反對。
“陛下,臣以為……葉閣老和何部堂所言老成持重,江北之變應當迅速撲滅,若是處置失當以至局勢崩壞,損害東南賦稅征繳,那朝廷的損失可就大了!”
羅廣德這話,無疑也稱得上老成持重,而且更有理有據一些,可見后答話思考時間長些何等關鍵。
“鄭卿”
閣臣以下,權勢第一的是吏部尚書鄭顯林,他跟何顧謹關系向來很親密,甚至他倆還是兒女親家。
按理說他該幫著何顧謹說話,但鄭顯林此刻考慮到,如果
于是他答道:“回奏陛下,微臣以為,懲治貪腐,亦為十萬火急,朝廷治民首在用官,官不正則民不順,如今江北激起民變,不用多說地方官府必有責任!”
“臣以為,朝廷當先施懲戒,然后令罪員戴罪立功,或是更為恰當妥帖!”
他這番話,是站在吏部尚書角度論述,聽起來也非常的有道理,而且巧妙嫁接到“戴罪立功”。
而既然已經戴罪,那么過往之罪也不必查了,之后只需要立功就能贖罪。
從開始到現在,朱景洪問了好幾個人,每個人的說法都有理有據,要在短時間內聽出弦外之音,對朱景洪來說也是莫大考驗。
他的智商,并不比這些老狐貍高,所以確實無法在短時間內,洞悉所有人的利益考量。
可現在情況已經明了,官員們出于親親相隱的習慣,還是不太支持興起大案。
他們擔心搞得人心惶惶,是因為如果真的興起大案,
所以,為了統治的穩固,作為皇帝該如何選擇,便已是很明顯的事情。
“事有輕重緩急,查案肯定要查,北鎮撫司、東廠都會嚴查,都察院也要派御史去查,至于王卿……就不必親自去了!”
“待事情明晰,再作計議不遲!”
這是皇帝的話,便是對處置此事的最終裁決,話一出口便無從違逆。
除了王培安,在場眾人紛紛高呼“陛下圣明”。
廷議結束了,其他人都散了去,唯獨王培安沒有離去,此刻跟在朱景洪身后匯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