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恒的奏報,內容從開始就很不好聽,但朱景洪知道這應該是客觀事實,所以他也只能按捺心情看下去。
“百姓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意之曰:乾盛者,言刮地三尺而無錢剩也!”
看到這一句時,朱景洪是真有些破防了,他自以為干得好是乾坤盛世,哪想到百姓竟拿他得意的事譏笑。
即便這是事實,這個李自恒怎么就敢寫進來,他當真不知道怕嗎
李自恒怕不怕,朱景洪真不好確定,但此刻他是真有些怕了,他怕后面再來句“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于是他連翻了好幾頁,在確定沒有這“大逆不道”之言后,他的心才稍微淡定了些。
雖然他被打擊了驕傲,但仍認為比老道士干得好些,如果弄得個天怒人怨的評價,那他真得會感到破防。
看著御案上的奏本,朱景洪至少了兩分鐘平息內心,然后才重新拿起來仔細的看。
其實奏本內容,僅前三分之一講綜述江北情況,李自恒說得這么不加掩飾,也是為了引起朱景洪的重視。
而他本人,對皇帝并無怨懟之心,認可他是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只是方法上操之過急了。
奏本后面的內容,主要是講土地兼并的情況,并分析了因此導致的農戶破產,白蓮教興起進而引發民變的情況。
論述詳實,論據充分,數據清晰,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以前朱景洪認為李自恒是錚臣,只適合御史這種位置,如今看來其治民水平也不差。
這份奏本朱景洪看完一遍后,思考了十分鐘又看了一遍,然后還讓人找來了江北的地圖。
按照李自恒的調查數據,如今江北大概有一半的土地,已被當地仕紳們兼并了去。
換言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沒了土地。
依照清丈時的統計數據,江北如今有民三百二十余萬戶,合一千三百七十余萬口。
而真實數據肯定比這多,這意味著江北無地百姓有六百余萬,即便其中大多數都是佃戶,那么處于赤貧的百姓也不會少,這些人都會是引發動亂的因素。
而李自恒奏本最后,言及大明各省形勢不容樂觀,則更是讓朱景洪難以釋懷。
這一刻,他感受到了凡人的無力感,無論世人如何尊奉他為圣天子,客觀上他只是一雙手兩只眼的凡人。
“這件事得查清楚,把那些強取豪奪的土地歸還百姓,還要重新立下律法不許購買奴隸,至少在大明境內不行!”
此刻朱景洪也意識到,自己指揮作戰可稱行家,但在理政上確實還稚嫩得很。
清丈土地、攤丁入畝這這些,是朱咸銘頂著內外壓力,持之以恒十年才推行下來的大事,成為了朱景洪東征西討的資本。
雖然完成清丈和攤丁入畝這兩件事,是在乾盛年間徹底完成,但功勞卻該算在朱咸銘頭上。
而朱景洪登基近五年,在治國上沒什么大舉措,完全是按正統年間的慣性走,享受著老爹留下的遺澤。
正常情況下,守成之君都是這般,無過就是最大的功,所以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可朱景洪不同,時代變化確實快了許多,這就讓他必須要更謹慎敏銳才行。
他是穿越者不假,但如今時代已大變樣了,他已沒有作業可以抄,怎么走快慢如何,都得要他自己把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