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沙啞的聲音響起,緩慢的講述著梅園兒今日發火前后的情景。
黑袍年輕人眼中自然而然的,浮現出那個無賴少年郎鉆狗洞時狼狽模樣。他竟難得的又笑了笑。
黑袍年輕人開口說話,聲音沉穩而又平靜,“他可有話留下?”
背影沒有說話,只是將一封信遞到了黑袍年輕人的手中。
黑袍年輕人沉默少許,打開信,只見信里只有一句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黑袍年輕人的神情冷了下來,幕云臺上溫度驟降,地上結起了白色的霜花,連他的背影似乎都在微微的顫抖不已,周圍的空氣似乎凝固。
忽然這一切都消失了,黑袍青年人第三次笑了起來。
“倒也真是你的風格呢,呵。”
“想看看便去看看吧,不過走可不一定回得來。”
“走好,不送。”
遠方梅園兒的那點火光,早已隨風而去,再也見不到一點蹤影了。
......
天道三千五百一十四年冬,景王三弟——辰慶,火燒梅園,發動叛變,未遂。
景王平亂,半月,誅殺參與叛變官員五百余人,獲罪官眷、奴仆達三千之多。
天道三千五百一十五年春,景王立辰慶為罪王,以示羞辱,逐其離鏡,賜東海伴州為其封地,令永居于此,無詔不得擅離。
此事在歷史上稱為——“梅園事變”,“罪王”被幽于封地不說,當時全力支持“罪王”的上國柱云浮天一黨,被景王一手撲滅。景國多年的“王柱之爭”正式畫上句號,繼承王位不足十年的第十三代景王——辰景完全把握了景國朝政,正式開始了景國的中興之路。
所以后世,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梅園事變”是景中興的開端。
這沒有什么問題。
只不過......
在當時的人們可能有一些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到過程和結果。誰都沒有想到,景的中興之路會完全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誰都沒有想到,包括那個狼狽的爬出梅園兒墻角狗洞的少年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