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作為華夏和浙省的重要城市,現在已經處于抗戰的前沿。
從這一年的八月開始,霓虹的航空隊就對寧波進行了狂轟濫炸。
因此走在街上,不時可以看見轟炸之后的殘垣斷壁。
但是,寧波的軍民并沒有屈服,抗戰的情緒始終高漲。
在鄞縣,由國黨和紅黨合作舉辦民眾抗日游擊干部訓練班就是傳說中的飛鷹團正辦得如火如荼。
在寧波城區,組建“抗敵后援會”,為一線抗戰了極大支援。
在慈溪,成立“慈東青年抗日救亡宣傳隊”,喚醒、激勵民眾。
在鎮海,建立“抗日救亡工作團”、“抗日救亡宣傳隊”、“戰時服務團”等組織。
各個抗日組織,廣泛開展演講、演劇、抵制日貨、勸募、防諜和救護傷員等救亡活動,極大的支持了正面戰場抗戰。
由于軍民一心,多次打退了霓虹軍的登陸進攻,讓這座東南重鎮始終牢牢地掌握在國府手中。
“這里的形勢和滬市不同,也不同于金陵有些事情可以讓當地組織來做。”
看著天寧寺門前走過的“抗日救亡宣傳隊”的年輕隊員,馬曉光頗有些欣慰地對胖子說道。
胖子聞言有些不很確定地問道“那我按約定暗號和寧波站的人接觸一下,有些外圍的工作分一些給他們”
這不怪胖子拿不定主意,而是馬長官一向奉行“安全第一”的原則。
特別行動組的人都是獨自行動,一般不會和當地組織的人橫向聯系。
“可以,有些不很緊要的事情讓當地組織去做,咱們只有四個人,不能逞英雄。”
馬曉光很痛快地答應了胖子的建議,這一下讓胖子寬心不少。
其實,按馬曉光心里的終極想法,我黨廣泛發動群眾的對敵斗爭路線是最可取的。
但是,鑒于抗戰初期,沿海重鎮日諜的滲透和漢奸的猖獗,以及國黨情報機構良莠不齊的人員情況,讓馬曉光不能也不敢嘗試理想中的諜報斗爭策略。
不過,寧波的斗爭形勢有些不同,可以做一些變通和變化的。
領了命令,胖子便和馬曉光分頭行動。
胖子去了百丈街的明州商報報社。
這里是軍事情報處寧波站的一個秘密聯絡點。
馬曉光則回到禪房,化好妝換了一身尋常百姓裝扮,準備盯著芝原平三郎。
在芝原的禪院旁邊監視了一個小時的樣子,看到一身長袍馬褂的芝原不緊不慢地走了出來。
扮作仁丹商人的芝原在幾間熟識地藥房隨意地逛蕩了一圈,仔細地觀察了一下周圍。
確定沒有危險之后,芝原抬手招了一輛黃包車。
“去南塘街,碧云茶社”
芝原對車夫吩咐道,他的浙省方言很地道,完全聽不出霓虹人的口音。
一路向南,走了大約一個小時,芝原到了南塘街碧蕓茶社。
茶社里不是特別好,只是有些熟客正三三兩兩坐在大堂或喝茶歇息,或品茗看報。
“你好,先生的報紙可以借我看看嗎”
芝原走到一處角落的桌邊,向一個拿著四明日報正看得起勁的中年人問道。
“這里只有四明日報。”
對方懶洋洋地回答道,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
“有三天前的江南時報嗎我要找一則政府的公告。”
芝原大大咧咧、毫不客氣地坐了下來對看報紙的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