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上的活計,別小看這燒火,舍得放料,舍得放油,就沒有難吃的菜,要好吃,關鍵就在這火候,火要燒的好,燒的穩,這魚肉就嫩,這瓜菜就脆”
帶她的娘子是個靈活的胖子,眼睛小而狹長,鼻梁形狀好,嘴卻大,在一團發面一樣的臉上,別有幾分精明。
她是灶上的廚娘,一手好臘八粥年年能獲得侯爺的賞。
同后世職場一樣,進入大廚房,春華表明了自己就是來工作掙錢的,很是得了幾分賞識,不同幾個進來的同伴安排了做灑掃洗菜,她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燒火。
雖然臟,但像這位謝娘子說的,好歹同技術沾邊。
細小的松針,刻小的筷子一樣的松木,成塊的炮桐樹,楊樹,耐燒的沉重的桑榆木塊。
分別同謝娘子各裝了一筐,大灶上的鍋都是不搬起來的。
松針一燒,火起來了,雪白的白棉布一擦。
下鍋的是盛在瓷缸里面的兩勺茶油,油在將將冒煙的剎那,加入蔥姜蒜爆香,下枸杞芽兒,加入少許鹽,加黃酒少許,張廚娘的秘方就在手上那一抖,火苗竄出,頓時火焰流竄,加入秘制醬料,稍微煸炒片刻,就盛入徒弟拼好什錦河山的條形長盤,一旁厚著的小廝貪婪的吸了一口香氣,飛快裝入雙雁螺鈿玳瑁紫檀食盒,里面已裝好了一道胭脂鵝脯、蕎面勃勃,小廝跟在隊伍最末,打頭的是一罐野雞崽子冬筍火腿湯,而后每個食盒三道菜,諸如燒鹿尾、釀倭瓜,燴銀絲,糖蓮藕
有春華叫得上叫不上名的,一色合15道菜,道道精美配雕花。
“咱們府里大廚房管著上上下下兩千人的吃穿,咱小廚房專門為主子做,清一色水牌掛上,張娘子每天除了管我們小廚房里里外外52人,就是專門負責侯爺的日常吃食。”
謝廚娘一邊說著,一邊往灶膛里添了耐燒的木頭,洗鍋加入廊下撞門放在瓷缸里的水,“這是玉泉山的水,熬粥最好,晚膳做好,咱就得隨時預備夜里主子的夜宵,咱們這里的火要燒一天,從現在開始加入粳米熬兩個時辰,米花一開,再加入各式輔料,便是配各種炙肉的絕好配菜。”
“好了,今天就這樣,去大廚房領晚膳去吧。”
春華畢竟不同于其他小孩,她臉上帶笑,“可需要為娘子帶”
“不用,我的張娘子會幫我領,記住,我們侯爺灶的就是侯爺灶的,你拿這個碗去。”說著,謝娘子不再理她,只去取米。
春華沒想通這中間的緣故,接過謝娘子給她的那個寶藍色的大湯碗,跟隨同房間的一同當值的普蘭拿著碗從小廚房右邊門過,走在一條青石鋪地,種了一溜兒竹子的路上。
“普蘭姐姐,這個碗有什么講頭”
“這個你問我就對了,”
普蘭顯然是張娘子帶的徒弟,平日兩個娘子都很嚴肅,且多是教訓,如今聽了春華這話算是撓到了癢處,“我們小廚房52個人,除了張娘子和謝娘子,共有6個廚娘,10個迎送的小廝,6個灑掃屋子的婆子,剩下的,除了你們這樣的生學徒,6個扶手,我同普蕙幾個學徒,其余都是雜役,偌大的侯府除了主子仆從兩千多人,有差事的、外面跑的,人人職責不同,總不能人人吃一樣的飯,我倒沒想到謝娘子會選你,你只管跟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