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其實挺簡單的,無外乎就是老師引導提問,孩子起立回答。
問題當然也很簡答,比如:畫里的人是誰呀?跟你有什么關系?對你好不好?他們平時最喜歡做什么?
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起立回答。
陳曦便躲在教室外面,一字一句的聽得津津有味。
終于。
輪到念念起立了。
小家伙倒也絲毫沒有怯場,一邊指著畫里的小人,一邊大大方方的回答著老師的問題。
當老師問她:‘爸爸最喜歡做什么的時候?’
這小東西卻是張嘴就回應道:‘爸爸最喜歡做飯!爸爸做的飯可好吃了!我喜歡爸爸做的菜!’
‘那你是更喜歡爸爸做的菜呀?還是更喜歡爸爸?’
‘啊?’
老師拋出一個之前沒有問過的問題后,小家伙當場就愣在了原地。
她似乎根本沒有想到老師會問這么一個問題。
所以猶豫了一下后,小家伙才皺著小臉輕輕嘀咕道:‘都喜歡……爸爸做的菜好吃……我喜歡爸爸……’
聽到這句話的一瞬間,陳曦臉上的表情可想而知是有多么的豐富。
敢情你爹要是不會做飯的話,你就不喜歡他了?
小家伙的回答算不上錯,但卻還不夠完美。
老師一番引導后,她這才終于意識到爸爸的重要性,于是連忙點著腦袋肯定道:‘爸爸做菜不好吃我也喜歡爸爸!’
童言無忌嘛。
沒事聽小孩子說說話,其實倒還挺有意思的……
小家伙坐下以后,便輪到了兄弟倆。
因為是雙胞胎的緣故,所以他們倆共同畫了一幅畫。
老師照例提問,卻是沒想到自己會在這兒犯下一個失誤,那就是——
沒有查清楚孩子的家庭情況。
因此,當老師隨口問了一句哪個是爸爸以后,兄弟倆當場就炸毛了。
“我們沒有爸爸!”
這話可不是谷老教他們的,老人家也還不至于這么小氣。
實際上,這話是谷瑤教他們的。
或許是因為生前和夏開霽吵了一架的緣故,所以谷瑤死后一直憋著這口怨氣,因此才會時不時向兄弟倆灌輸這個理念。
媽媽說的話,他們當然得聽。
所以……
他們沒有爸爸。
而兄弟倆異口同聲的喊出這句話時,老師就知道壞事兒了。
果不其然。
兄弟倆話音剛落,其他小朋友就一臉驚訝的議論了起來。
“老師!沒有爸爸是不是野孩子呀?”
“媽媽跟我說過!如果我被壞人抱走,那我就失去爸爸媽媽,只能變成野孩子了!”
“野孩子!他是野孩子!”
“野孩子!!”
這些年離婚率越來越高,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打擊和影響絕對是最深遠最沉重的。
這是一個敏感話題。
因此,幼兒園老師十分注意這個問題,入學前甚至會專門調查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
陳曦當時也沒有多想,直接就報上了夏開霽和谷瑤的名字。
他萬萬沒想到……
兄弟倆根本就不認這個爸爸……
這下別說老師,就連陳曦都覺得有些頭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