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此時坐在回京城的馬車上,從東海府到京城,少說也得十幾日的車程,為了參加廚藝比試,他連今年過年都是在車上度過的。
冬天趕路無疑是辛苦又枯燥的,外面天寒地凍,車廂壁薄,即便里面點著碳爐,但還是要裹得嚴嚴實實。
也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開窗看看景色透透氣,只能從早到晚地在車里面悶著。
無聊的時候,他就會反復地回憶夏月初的那道“掌上明珠”。
他當時的灶臺就在夏月初的旁邊,因為熊掌是需要長時間蒸制的菜品,做菜的時候并不用一直專注地忙,所以他還是抽空注意了一下旁邊。
當時雖然看到夏月初刀工精湛,但卻并未讓他對這個在當地似乎頗有名氣的年輕大廚有什么太多的關注。
畢竟在廚藝這一行,年齡和經驗代表了許多事情。
而夏月初,一個二十出頭的婦人,實在很容易被人忽略和輕視。
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好似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記耳光。
沈斌品嘗夏月初做的那道熊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后悔自己之前的輕慢。
一個這樣年輕的廚藝天才,即便是個婦人,也足以讓沈斌這個對廚行了解頗深的人有所忌憚。
雖然沈家是廚藝世家,但是很多時候,一個橫空出世的天才,會讓整個行業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沈斌在廚藝比試輸了之后,并沒有急著趕回京城,而是在當地了解了一下夏月初的情況,并且親自去永榆縣的初味軒吃了兩天。
看到初味軒招牌的時候,他被上面沈家菜三個字驚到了。
當初家中來信,讓他來參加廚藝比試的時候,曾經在最后提到過這個酒樓。
他隱約記得,似乎是家中采買來東北采購的時候發現的,只不過并未引起沈家太多人的注意,他自然也沒有太過在意。
畢竟天下之大,姓沈的人也多得是,別人開個酒樓寫個沈家菜,也不是什么太了不得的事情。
但此時發現這個酒樓的東家是夏月初之后,沈斌感覺到,事情也許并沒有他們想的那么簡單了。
他將廚藝比試的過程以及在初味軒吃了幾頓飯的全部內容詳細地寫下來,通過海運寄送回本家,估計還不等他回到京城,沈家那邊就可以收到信了。
杭城,沈家祖宅。
沈斌的信送到之后,在沈家小范圍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沈家這一任的家主沈亦揚看過信后,立刻叫人邀請了所有在杭城的長輩和平輩到祖宅議事。
祖宅的議事廳極大,巨大的圓桌邊坐了二十幾個人,家主沈亦揚還沒到,大家便喝著茶閑談。
如今還在年里,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需要家主召集眾人到祖宅議事,所有人的狀態都十分閑適。
沈亦揚進門后的第一句話便是“東海府的廚藝比試,沈斌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