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物質條件好了,人的德行就會提升。
扶蘇卻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事實。
大家都一窮二白的時候,沒有利益的紛爭,反而人心都比較純潔、淳樸。
反而越是利益大的地方,人心越是復雜,道德越是腐敗墮化。
如果硬要把兩千年前和兩千年后的道德水平做個比較的話,兩千年前的道德水準為正1,現代的道德水準為負10。
但是,韓非的出現,給扶蘇指明了一條道路。
怎么說呢。
本來這個世界就很爛,但是韓非找到了一種讓這個世界不太爛的解決方法加強君主的權力,削弱臣子的權力。
把君主的權力加到巔峰,這樣國家的統治的穩定性會被提升到最大。
這并不是絕對的。
君主專制的出現,是順應時代的,是相對于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制腐朽崩潰嚴重踐踏庶民的生存權而產生的。
諸侯割據一方,對外表現為天下戰亂不休,對內表現為諸侯國內部也出現嚴重的統治危機。
臣子專權、弒君大行其道;國中貴族腐敗橫行,民不聊生;干旱、地震
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國家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戰爭,都是借口
韓非不是尋常士人那般膚淺,天天說什么禮崩樂壞,說什么人心得失。
他發現了分封制、貴族制政治制度上的漏洞。
韓非敏銳地洞察到,天下大戰不止的根源不在于什么諸侯王野心勃勃,都想著圖霸天下,實際上從根源上來說,是各個諸侯國內部權力更迭不穩,國家在短短的時間內數易其主,好的政策得不到強有力且長期的貫徹執行。
要保住國家,要使得國家強大的道理,只要你會認字,隨便讀點書,腦子沒問題,都知道怎么治理國家。
可是大多數時候,君王治理國家,是連權力這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都邁不過去的。
是以知道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君王被貴族鉗制,王權寸步難行。
君王大都是知道國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但是想要去改變,就得跨越貴族,將自己的意志凌駕到貴族、眾臣之上。而這就是損害貴族的利益。
也就是說,韓非所議論的君主集權制,是為了解決過去五百年乃至過去一千年貴族共同享有權力、內部分配權力的導致的惡果。
韓非在讀了諸子篇目,周游了列國,在眼見戰火連天,民不聊生、遍地哀鴻的境況后。
又見到了韓國國內貴族的腐敗不堪,民不聊生的狀態后,韓王雖然知道要這么做,可是他沒有辦法。
其實世人很難想象,寫出孤憤、說林、五蠹這樣書籍的人,竟然是個一心想要幫助庶民解脫苦難的人。
但是這也正是每個人都有的局限性。
被壓迫、被壓榨的人不是韓非,所以韓非才會在五蠹之中提出把國中每一個人都利用起來,以實現君王目的的主張。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